雪停了,但寒意更甚。
苏桂枝天没亮就醒了,翻开《经济大事记》又确认了一遍日期——1976年1月8日。今天,周总理逝世的噩耗将传遍全国。
"系统,兑换哀悼黑纱20条。"她轻声命令。
"叮!消耗20系统点,剩余15点。"
布匹在1976年是紧缺物资,黑纱更是稀罕。苏桂枝打算利用这个机会,既表达哀思,也为自家挣点名声。
堂屋里,苏家人陆续起床。当广播里传来哀乐时,所有人都僵住了。
"周周总理"苏建国这个硬汉子突然红了眼眶。
苏桂枝默默取出黑纱,给每人发了一条:"戴上吧,今天别上工了。"
全家人都惊讶于老太太竟准备了黑纱,但悲伤气氛下没人多问。苏桂枝又拿出几条,让儿子们送给邻居。
不一会儿,村里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哭声。在这个偏远山村,周总理是村民们最熟悉的中央领导,是他让山里通了电、修了路。
苏桂枝带着苏小草去了村口。那里已经聚集了不少人,个个臂缠黑纱。赵德柱正在组织集体哀悼,但奇怪的是,他自己却没戴黑纱。
"赵大队长,"苏桂枝故意大声问,"您怎么不戴黑纱啊?"
所有人的目光立刻聚焦到赵德柱身上。大队长脸色一僵:"我我忘带了"
"我这儿有备用的。"苏桂枝递过一条黑纱,眼中闪着精光,"该不会您对周总理有意见?"
这话太毒了。1976年,谁敢对周总理不敬?赵德柱脸都绿了,赶紧接过黑纱戴上:"胡说什么!我对总理忠心耿耿!"
李长顺在一旁冷眼旁观,适时补刀:"老赵啊,思想觉悟可得跟上。我看不如组织个追悼会,你来做检讨?"
赵德柱骑虎难下,只能硬着头皮答应。苏桂枝嘴角微翘——这只是开始。
哀悼活动持续了一整天。晚上回家,苏桂枝把苏秀兰叫到里屋:"秀兰,那个欺负你的畜生叫什么?现在在工业局什么职位?"
苏秀兰浑身一颤:"叫叫刘国栋,现在是工业局生产科的副科长"
"有家庭吗?"
"听说娶了县革委会副主任的女儿"
苏桂枝眯起眼睛。难怪这畜生能逍遥法外,原来是攀上了高枝。
"娘,您别"苏秀兰紧张地抓住母亲的手,"他现在势力大,我们斗不过"
"傻丫头,"苏桂枝拍拍女儿的手,"这世道快变了。"
正说着,院门被拍响。苏建国去开门,带回来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县纺织厂的工会主席马大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