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熟悉的红星家属院,推开自家那扇斑驳的木门,狭小的客厅里,母亲周玉梅已经做好了晚饭,白菜炖豆腐,一小碟齁咸的咸菜疙瘩,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油烟味。
父亲林建国沉着脸坐在桌边,一根接一根地抽着劣质卷烟,烟雾缭绕。
妹妹林卫雪则趴在小桌子上,借着昏暗的灯光写作业。
看到他推门进来,一家三口的目光瞬间都聚焦到了他身上。
“回来了?”母亲周玉梅连忙迎上来,习惯性地想接过他肩上的包,却被林卫东侧身避开了。“跑一天累坏了吧?快洗手吃饭。工作的事……问得怎么样了?”她小心翼翼地问道,眼神里带着期盼。
林卫东摇摇头,平静地说:“工作没找到。”
“咳!”父亲林建国闻言,猛地将烟头摁灭在桌上的一个旧罐头盖里,眉头拧成了疙瘩,语气带着压抑不住的火气和不耐烦:“一天到晚就知道在外面瞎跑!让你去机修厂、纺织厂问问,你当耳旁风是不是?就知道瞎混!”
“爸,我没瞎跑,”林卫东深吸一口气,知道真正的“硬仗”来了,“我去省城了。我有个想法……”
“什么想法?”林建国立刻警惕地抬起头,眼神锐利地盯着他,“我可告诉你林卫东,别给我整那些歪门邪道!投机倒把的事情,你想都不要想!老老实实找个正经工作拿工资,才是唯一的正途!”
林卫东知道,“做生意”在父亲这一代人的观念里,几乎等同于“不务正业”、“投机倒把”,是走不长远的歪路,会被人戳脊梁骨,看不起。
“爸,我想去省城进点小商品,回来卖。”
他没有回避,直接、平静地说道。
话音刚落,饭桌上的气氛瞬间凝固,连空气都仿佛停止了流动。
“啪!”一声巨响,父亲林建国猛地一拍桌子,霍然站起,指着林卫东的鼻子,脸色铁青,额头上青筋暴起:“胡闹!简直是胡闹!我跟你妈辛辛苦苦把你拉扯大,供你读到高中毕业,指望你能进厂当个工人,有个铁饭碗,你倒好,要去当‘倒爷’?!你看看街上那些二流子,哪个有好下场?你想让我在厂里、在家属院、在老邻居面前抬不起头吗?!”
母亲周玉梅也吓了一跳,张大了嘴,想劝又不敢在这个当口触怒丈夫。
妹妹林卫雪更是吓得停下了笔,怯生生地看着暴怒的父亲和面色平静的哥哥。
林卫东没有像以前那样暴躁地顶撞回去,而是静静地站着,承受着父亲的怒火。
他理解父亲的担忧,更理解这个时代赋予“铁饭碗”的沉重意义和对“个体户”的普遍歧视。
“爸,您先别生气,听我说完。”他顿了顿,迎着父亲几乎要喷火的目光,语气却异常坚定:“第一,现在国家政策真的变了,报纸上天天都在说,要搞活经济,鼓励个体经营。我这不是投机倒把,是响应国家号召,凭自己的本事和眼光吃饭,不偷不抢,光明正大。第二,我不是在胡闹,更不是瞎混。”
说着,他将手伸进内侧的口袋,掏出那叠还带着他体温的、略显零碎的钞票,小心地放在了油腻的饭桌上。
不偏不倚,正好是二十九块六毛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