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着旧报纸的墙壁。
几件破旧得看不出原色的家具。
三张一翻身就“吱呀”作响的木板床。
父亲林建国是红星机械厂的老实钳工,每月工资几十块。
母亲王秀兰在街道糊纸盒,赚点微薄的计件工钱。
妹妹林卫雪还在读初三,正是需要营养的时候。
全家就靠这点收入紧巴巴地过日子,布票、粮票、油票……各种票证才是硬通货。
贫穷,像一层厚厚的阴霾,笼罩着这个家。
改变!
必须立刻开始!
林卫东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如鹰。
1980年,改革的春风刚刚吹起,个体户还是“投机倒把”的代名词,大多数人的思想依旧僵化保守。
但这对他来说,却是遍地黄金的时代!
启动资金要少!见效要快!风险要低!
倒卖粮食?不行,票证管得太严,风险太大。
做小吃?没本钱,也没手艺。
他的目光不经意间落在母亲脚上那双打了好几个补丁的棉线袜子上。
又想起妹妹头上那根最朴素不过的黑头绳。
对了!
信息差!
他脑中灵光一闪!
这个年代,南北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南方沿海,特别是温洲、广州那些地方,胆子大的人已经搞起了家庭作坊,生产各种新潮小商品!
比如,尼龙袜子!
轻薄、耐穿、还不容易变形!
在这个棉线袜都算不错的北方小城,绝对是时髦的象征!哪个姑娘不想来一双?
还有那些花花绿绿的塑料蝴蝶发卡!彩色发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