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楼内!
掌柜的拿着报纸快步走进里面的一个内室,一个白面净身的少年听到声音这才缓缓的抬起头来,掌柜的立即开口道:“少……东家,这是清客先生遣人送来的报纸,还请你过目!”
听到这话,那少年原本冷凝如霜的面庞,倏忽间闪过一抹难得的喜悦,却又如流星划过夜空,转瞬即逝。他轻轻接过报纸,随口问道:“这里面的内容,可有令人拍案叫绝之处?”
如果杨骏能够在这里的话,必然要惊呼一声,这不是折姑娘的声音吗?可惜,待在这里的只有一个不敢抬头、畏首畏尾的掌柜!
“少东家,你看背面最后一版,我觉得最为精彩之处莫属于此了!”
听到这话,折姑娘……不,现在应该是折东家不疑有他的翻转到后面,只见开篇上来就是词曰: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一词之后,便是正文了,只见开篇名:《三国演义》,折东家带着几分好奇继续看了下去,要知道,三国故事对于五代时期的人们并不陌生,中唐史学家刘知几在《史通》中说,诸葛亮未死的故事已“得之于行路,传之于众口”,可见这个时期三国故事已广泛流传于民间。
晚唐诗人李商隐更是在诗作:《骄儿诗》中有“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的诗句,说明至迟在晚唐时三国故事已妇孺皆知。
杨骏敢写大家都熟悉的三国故事,如何旧瓶装新酒,这着实需要几分本事的,折东家继续看了下去,只见:
都不相信?”
……
中书门下处。
一般称作中书,原称政事堂、都堂、政府、东府,自唐代中期到现在的行政机构,由门下省、中书省与尚书省的最高长官共同参与行政。
初设于门下省,唐高宗时徙于中书省,唐玄宗前称政事堂。开元年间,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之后一直沿袭至今!
陶谷作为王峻的心腹幕僚,出入中书门下处自是十分容易,他进来看了一眼这里后,便径直向着里面的一间小屋走去!
对于王峻,在陶谷看来他简直是天下读书人的榜样,大周刚刚立国,百废待兴,事务繁杂。王峻辅佐郭威,事无巨细皆亲力亲为,甚至为了方便,他就在这里隔了个小床,累了躺下休息,醒来后继续办公,连当今天子都非常尊重王峻,多称其表字或称呼为兄,可见其殊荣。
陶谷轻轻推开房门,心中暗自揣度,本以为会是王峻在此等候,不料,映入眼帘的竟是平章事大人——李谷的身影,他怎么会再这里,这着实令他心头微微一震。
见到是陶谷,李谷立马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他浅笑着解释道:“你是来找王相的吧,你没有听他说吗?北边进犯晋州,王相公担心那里情况,亲自请求前去接应支援,今日陛下于西庄,亲自设宴送行呢!”
陶谷听到这话后,不知怎的,他竟然率先地缓了一口气来!然后他看着面前的李谷,便从着怀中取出报纸道:“李相,我这里有一份好东西,你不放瞧瞧?”
陶谷强记嗜学,博通经史,善隶书,喜蓄法书名画,精通礼制!因此,李谷对于他的印象还是不错的,对于陶谷递过来的东西,他接过后细细打量一番后,不由的开口问道:“我看这上面还有范质的名字,这东西是弘文馆那边搞的吗?”
陶谷嘴角轻扬,漾起一抹浅笑,悠然言道:“也可以这么说,不知李相看后有何想法?”
李谷如今已是年近半百之人,他指尖摩挲着报纸边缘,铅印的“大周时报”四字在烛火下泛着冷光。里面关于活字印刷术的内容让他不由的有了几分想法道:“这个东西,我倒是觉得对我们中书门下处甚为有益,待我见到陛下后,可以好生言说此事!”
陶谷觉得李相就是故意的,他就是不接自己的话,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他作为王峻的幕僚,必要之时还是要为王相考虑的,因此他便接话道:“李相,我不是说这活字印刷术,而是你看这报纸,这上面的内容,是不是有妄议朝论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