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念及此事倘若发生,于主公而言,亦不失为幸事。
故而,未全力而作弥缝匡救之举。
最初入许都之时,便做了两手准备。
一则,救娄圭归荆,以娄圭之人脉,归拢荆襄各士共归主公。
二则,倘若娄圭不允,便诱其早亡,乃使荆襄之士不敢再投曹操。
结果,娄圭终选其二。
后设锦囊,乃救孔融入吴。
也未尝不是几手准备。
孔融直言快语,可促孙刘联盟。
江东若行不轨之举,必能从其行为得到体现。
若事不可为,亦可遣其归荆襄之地,以招揽文人士子来投。
太史慈等江东封疆重臣,亦在网罗之列。
于皇叔亦有益无害。
然而,孔融却因性格的局限选择了死。
按说,孔融之死必加速江东分裂,以加快太史慈投荆的步伐。
于主公更加利好。
然于诸葛亮心中,实感痛惜。
只因当年救徐州之士,亦有孔融一席。
如今,诸葛亮心中亦万分担忧。
经此变故,太史慈又会如何?
按说,太史慈若得归于荆州,主公必得一员虎将。
乃是大利之事。
同样,万一太史慈身死江东,亦会致加速周公瑾与孙权决裂。
主公不得太史慈,更得周公瑾!
亦是美事一桩。
可现在,诸葛亮是真心希望太史慈不要再步娄圭和孔融的后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