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他却带着残兵后撤了。
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他达到了自己的战略图谋。
看着太史慈军已一种护卫的阵势携部前行,周瑜认为,自己最担忧的事可能真的发生了。
太史慈也看到了对向战阵中的周瑜。
他并未像周瑜想那么多。
他只是紧了紧自己的腰带,整了整自己的头盔,然后掣出双戟,做出拼死力战的准备。
“子义兄,别来无恙?”周瑜率先打了招呼,他的态度相当的平静,就好像问候曾经的故友。
“周公瑾,汝欲阻吾乎?”
太史慈手戟一指,眼中写满了杀气。
“子义啊子义,何故于此啊!”周瑜无奈叹息。
“周公瑾,往昔伯符待汝不薄,恩重如山,汝竟容那乱臣贼子篡逆,欺兄而登大位。今于此处拦我去路,吾与汝已无话可讲,唯有一战,放马过来!”
短短的几句话,周瑜大概猜出了吴县发生了什么。
“慢……”
周瑜摆摆手,驱马向前走了几步,手向太史慈军中一指。
“子义兄,公子绍可在你军中?”
“既已知晓,又待怎样?吾断不会将公子绍拱手予汝!”太史慈的脸上写满了坚定和决绝。
闻听此言,周瑜点点头,他闭上眼长出了一口气,却觉得胸口堵闷异常。
主公啊主公。
你怎又不从我计?
若得安守吴县,何至于此啊!
“子义,看在昔日同袍,可听我一言!”
“你且说之,我未必会从!”
“子义,主公身世之事,乃文举先生一时激愤妄言。文举先生忠勇壮烈,他实不忍国太被裹挟至北方。彼时主公与皇叔解除盟约,文举先生心忧局势,才痛斥主公,此皆为让皇叔明白其求死殉节之心啊!”
太史慈朗言斥道:
“哼!那又如何?孙仲谋向来对公子绍心存戒备,长久以来欺凌挟制,致其胆战心惊,汝且抚膺自省,此事岂会有假?”
周瑜没有回答。
旁人对此或许不知,亦或源于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