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说许都官府在捉拿你。”
“呵呵,他们可抓不到我。”
诸葛亮淡然一笑,回答得云淡风轻,就好像面对的不是曹操的官军,而是几个捉迷藏的顽童。
周不疑喝了一口热茶:“先生,我不懂,娄公并无大错,曹操为何要杀他……”
诸葛亮也坐了下来,他明白,娄圭之死既有他的原因,也有周不疑的原因。
但归根结底,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出在娄圭自己身上。
他被迫降曹,本被猜忌。
又自以为是,把与曹操的交情看得太重,总以曹操挚友自居,这种心态,难在曹操帐下长久。
诸葛亮曾给他指了一条生路,去投奔刘表或者刘备。
他既拒绝,那就是选了一条死路。
不过这样也好,娄圭早死还能救下周不疑,若晚些时候觉悟,恐怕周不疑也难逃厄运了。
“曹操是个极端务实的人,善于权术,精于谋断。你若做他的属下,千万不要自作聪明,更不要发表任何立场和想法。
他让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他让你出什么计策,你便给他什么计策。
若做得称合他心意,他自会善待且重用于你……”
“先生……”
周不疑打断了诸葛亮的话,抬起头,是一双真挚诚恳的眼睛:
“我……我不想再去投奔曹操了。”
“你要和我归荆?”
周不疑放下茶杯,站起身,深躬一礼:“不疑请拜先生为师!先生去哪,我便随先生去哪!”
诸葛亮点点头,扶起周不疑:“文直,你为俊杰,若得明主,必将闻名于世。”
“先生不肯收我为徒?”
“非也!只是我才疏学浅,怕教不好文直啊!”
“先生之才,胜不疑十倍,先生德行,胜不疑百倍。若非先生,我恐事曹,终被曹操所害。先生是我的救命恩人,今后跟随先生,必忠心不二!”
诸葛亮呵呵一笑:“文直谬赞。不过汝既有如此诚心,那我便答应收你为徒。”
周不疑激动万分,当即跪下给诸葛亮磕头,以成师徒之礼。
诸葛亮便与周不疑为避耳目,以叔侄相称,同吃同住,沿大路向南,过了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