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上门来
李开德信上的字写得张牙舞爪,李家人也没想到,他去长安上番,还能学会读书写字。
写得是难看了些,但终归是会了。
陌生的地方,别指望有导航,全靠脖子上那张嘴问路。
许多人少有出门,连本坊外的情况都不清楚。
所以李开德把问路的先后顺序都写清楚了。
先去东市,再找东市附近的胜业坊。进了胜业坊,再找东阳郡公李府。
段晓棠就住李家隔壁的小院。
谁叫柳家没落得太快,非是熟悉的邻里,不一定知道。
李家人奇怪不已,一个将军比县令官都大,怎么租房住呢。
不过他们没来过长安,说不定城里情况和乡下不同呢。
长安城四四方方的布局,倒是方便李家人找路。只要顺着大路,就不会走岔。
几个年纪小的孩子,盯着路边琳琅满目的摊位转不动眼睛,但双脚还是习惯性地跟着大人走。
进了胜业坊,明显感觉比隔壁的东市安静些。
李四海拦下一个看起来和善的同龄人,问道:“老哥,三巷的东阳郡公府怎么走?”
路人热情地指路,“顺着这条大路一直走,找上门来
不过都是武功出来的,在长安怎么都算老乡了。
李四海一家人被请到正房里坐,骡子解下来,牵去喂草喂水。
陈娘子忙不迭地端上饮子糕点,问候道:“路上走了几日,可曾累着?”
李开德的母亲王翠翠一时摸不清陈娘子的身份,看她指挥人手顺畅,但又不是穿金戴银的富贵模样。
王翠翠:“不知娘子如何称呼?”
陈娘子:“我娘家姓陈,也是武功人。家里遭了难,和儿女一块来投奔段郎君。郎君娘子心善,就留我在家做个管事。”
李开德前年回家的时候,帮段晓棠交税时提过她家里的情况。
段晓棠连落籍的李西村都没待过,哪来的武功故旧。
但李四海听陈娘子说起武功旧事倒也对得上,只不过不提她自家是哪乡哪里,不方便叙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