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注视着满心笃定的父亲,脑海中却不断回荡着寿宁宫中的场景,内心涌起千言万语,却又难以启齿。
他思索片刻,最终选择按捺下这股冲动,决定等韩成治好母亲的病再说。
若事与愿违,再多的话语也是徒劳无功。
朱元璋没有让朱标离开,而是让他在一旁观摩自己批阅奏章的过程。待了一会儿,他又递了几份奏章给朱标,让他试着处理。
朱标拟好处理意见后,朱元璋仔细审视,觉得可行便直接采纳;若不可,则会教他正确的做法。
朱元璋对这位太子儿子的培养,可谓用心良苦。
“标儿,你今日神色恍惚,是不是还在挂念你娘的病情?还是担心韩成配制的药效?”
朱元璋再次察觉到朱标的异样,郑重其事地问道。
朱标低声道:“是有些杂念,总是惦记着韩成此刻是否已调配出药来。”
朱元璋语气严肃:“为君者,最需的是沉着冷静,哪怕天塌地陷也要镇定自若。
切莫轻易被外界干扰,扰乱心境……”
“既然如此,爹为何今日只审阅了几份奏折?”
朱元璋顿时哑然,把手中奏折一扔,不悦地说:
“放屁!什么定力!事关我妹妹生死,还谈何定力!”
掷完奏折,朱元璋也不再故作坚强,流露出焦虑不安的情绪。
“不知那韩成究竟有没有完成药方。”
朱元璋来回踱步,喃喃自语。
他本想派人去询问催促,但又怕此举会影响韩成制药进程,耽误救治之事。
只好硬生生将这份担忧压下。
乾清宫内,平日威严冷峻、震慑众多贪官污吏的朱元璋,此刻却与权势滔天的太子朱标一样,焦虑得坐立难安。
他们都在急切等待韩成那边的消息传来。
可以说,能让朱元璋父子都如此忐忑不安的,唯有韩成一人了!
……
寿宁宫中,朱有容亦是一片紧张。
尽管韩成接连制作出轮椅并撰写《射雕》,让朱有容对他有了更多信任,但此刻她仍免不了忧心忡忡。
朱重八深信韩成定能解开困扰他多年的棘手问题,治愈皇后之疾。然而,内心依旧忧虑重重,毕竟此事关系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