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腾小说

迈腾小说>三界姻缘露 > 第七章儒门学问(第1页)

第七章儒门学问(第1页)

晨曦微露,天边泛起鱼肚白。太和学院古朴的青砖黛瓦在晨光中渐渐显出轮廓,一排排飞檐翘角如展翅yu飞的大鹏,承载着千年学府的文脉与底蕴。

院门两侧的石狮威严肃穆,门楣上"太和学院"四个大字由开国文宗亲笔所题,笔力遒劲,气势恢宏。朱红se的大门早已开启,几名身着青衫的学子抱着书卷匆匆入内,脚步轻快却不失沉稳。

学院中央,一棵参天古槐枝繁叶茂,树下石桌石凳围成一圈。几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正襟危坐,手持竹简,口中诵读:"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声音虽不高亢,却字字清晰,句句铿锵,如清泉流淌,润物无声。

回廊曲折,通往各个教室。檐下挂着名家书法,笔墨淋漓间尽显儒家气韵。朗朗读书声从各个角落传来,时而齐声高诵,时而低声y咏,交织成一曲动人的晨读交响。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説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玄明推开一扇雕花木门,步入太和学院。他身着一袭深青se长衫,腰间古剑轻晃,与这书香氛围形成微妙的对b。几名正在院中练习书法的少年投来好奇的目光,随即又埋头於笔墨之间。

碧瓦朱檐下,一位白须飘飘的老者正指导学生研墨。见玄明走来,老者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展颜一笑:"玄家公子今日光临,莫非是爲了《大学章句》?"

玄明行礼道:"拜见程先生。家父言先生对朱熹注解《大学》独有见解,特来请教。"

程先生捋须微笑:"老夫不过管窥蠡测。来,随我去藏书楼。"

两人穿过回廊,步入一座三层木楼。楼内书架层层叠叠,直抵天花板,数以万计的竹简、书卷整齐排列。几名学子踩在木梯上,小心翼翼地取阅典籍,神情专注而虔诚。

窗外晨光透过雕花窗棂洒落,在地上投下斑驳光影,与书卷的淡淡墨香交织,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氛围。

程先生带玄明来到太和学院正堂,这里是学院最重要的讲学之所。宽敞的厅堂内,四周悬挂着历代名儒画像,孔子、孟子、朱熹、王yan明等先贤目光如炬,俯视着求知若渴的学子们。正中央高台上摆放着一张红木讲桌,桌上整齐摆放着《四书五经》等典籍,一方古朴的砚台旁边是几支新削好的毛笔。

高台下方,数十张矮案整齐排列,每张案前都放着一个蒲团。学子们早已入座,腰背挺直,双手放於膝上,目光专注地望向高台。他们身着统一的青se儒衫,头戴方巾,神情肃穆而又充满求知的热忱。

"今日有幸请到玄家公子与诸位共同研讨《大学》之jg义。"程先生向衆人介绍道,"玄公子虽jg通武艺,却也深谙儒家经典,尤其对格物致知一章有独到见解。"

玄明谦虚地行了一礼:"程先生过誉了,学生不过是粗通皮毛,今日前来实爲求教。"

程先生捧起一本线装书,轻轻翻开:"《大学》开篇即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此三者,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根本。诸位以爲如何理解?"

一位眉清目秀的学子起身答道:"明明德者,显明本心之光明德x也;亲民者,亲近百姓,推己及人也;止於至善者,止步於最高道德境界也。"

"善!"程先生点头赞许,目光转向玄明,"玄公子以爲然否?"

玄明沉思片刻:"程先生,诸位同窗。学生以爲,明明德不仅是彰显自身德x,更是照亮本心蒙尘之处;亲民一説,朱熹注爲新民,即革新百姓之德,与己身修德相辅相成;至於止於至善,则是知行合一的最高境界,非止步不前之意,而是达到天人合一的圆满状态。"

话音刚落,堂内顿时响起低声讨论。程先生眼中闪过一丝赞赏:"玄公子此言颇有见地。确如所言,明德、亲民、至善三者相互贯通,缺一不可。"

程先生转身,走向高台中央的讲桌,手指轻轻抚过桌上一本古旧的线装书。

"今日讲学,我们深入探讨《大学》中格物致知一章。"程先生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格物致知,乃儒学修身之关键。何爲格物?何爲致知?二者又如何联系?"

讲堂内鸦雀无声,学子们凝神静听。yan光透过窗棂洒在程先生银白的须发上,爲他增添几分仙风道骨的气质。

一位年长学子起身:"格物者,穷究事物之理也;致知者,推极吾之知也。格物而後能致知,致知而後意诚。"

程先生颔首:"此乃朱子之解。然王yan明却有不同见解,以爲格物非外求,而是正其不正以归於正。玄公子以爲如何?"

玄明站起身,目光扫过讲堂内数十位学子:"学生以爲,格物致知不应拘泥於一説。朱子言穷理,yan明言致良知,二者看似相悖,实则相通。外物之理与内心之知,如同一t两面。"

他拔出腰间古剑,剑光闪烁:"以剑道爲例,初学时需格物——研习剑势、步法、招式,此爲外;熟练後则需t悟剑意、气机、心法,此爲内。外内相合,方能剑随心走,心随意动。"

玄明收剑入鞘:"儒、道、释三教亦然。儒家重在经世致用,道家注重逍遥自然,佛家追求明心见x。三者路径不同,却同归於一理。格物致知,或可理解爲通过不同途径,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讲堂内一片寂静,随後爆发出热烈讨论。程先生眼中闪烁异彩,举手示意衆人安静。

"玄公子此言,打通三教,见解独到。确如所言,格物致知不应拘於形式。格者,或穷理,或正心,皆爲手段;知者,或明理,或见x,皆爲目的。手段多元,目的一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