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汤思退那种金军在家门口还要主和的行为,一般都可以算作投降了。
但如果论政治光谱,陈康伯乃是不折不扣的主守派。
主守派的主张是关起门来自己过自己的小日子,但金国要打过来,我还是要奋起反抗的。
至于失地,我反正收复不了,我看你们也全都够呛,还是交给后人的智慧吧。
自建炎南渡以来,持此等政治姿态的士大夫简直不要太多。
有人是因为宋国军事水平太差,同时也被金国打怕了,生怕仓促北伐大败之后损兵折将不说,神州陆沉,连这一亩三分地都保不住。
还有人是江南士大夫,对北方失地没有切肤之痛,北伐却要加江南赋税,觉得划不来。
更别说北伐成功之后,还得建设北方,最起码黄河得修一下吧。这么算下来,江南士大夫能有什么动力那才叫见鬼了。
陈康伯属于二者兼有。
此人籍贯在江西,更是经历了南宋初年的战乱,觉得乱离人不如太平犬,是真的不想再打仗了。
(请)
n
主和主战复主守
但正如徐宗偃说的,你不想打别人,别人也会想来打你的。
你不想统一天下,想要统一天下之人太多了,到时候这些统一了北方的豪杰南下作战,你要怎么办?
陈康伯已经年过花甲,没几年活头了,只要裱糊过这几年也就罢了。徐宗偃今年还不到四旬,此时不想办法打出去,难道二十年后已成老朽之时,还要来这么一遭吗?
当然,这不仅仅是徐宗偃一人的说法,包括虞允文在内的许多主战派在论述政略的时候,总会或多或少的提及这点。
不要相信后人的智慧,没准后人比今人更差呢?到时候怎么办?
然而,人毕竟是短视的。
想让人为了二十年后的事情而放弃如今的幸福生活,实在是过于天方夜谭了一些。
也因此,朝中的主战、主和之争堪称异常复杂,尤其中间还有一大堆随时根据形势变化而左右横跳的主守派,千头万绪,一团乱麻。
虞允文是想要凭借大功而主政,理清朝堂之后再行北伐。
但徐宗偃在蓝师稷殉国之后却难以再忍受这些繁文缛节,要直接追随魏胜进行北伐了。
想明白一切之后,虞允文没来由的对面前这年轻人有些嫉妒。
如果自己也年轻二十岁,或许也会如同徐宗偃一般,直接抛下一切去北地了吧?
然而历史已经将虞允文推到了这个位置,其人距离宋国相位只有一步之遥,此时去山东从地方守臣做起,反而是舍近求远之举。
所有的千言万语,只能化作一叹。
“唉……也罢,随你吧。”虞允文打开文书,发现除了常规的辎重请求之外,还有一封正式的扩军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