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部族难为继
“耶律二郎,你为何来了?”
见面之后,只是稍稍寒暄了几句,刘淮就立即出言疑问:“而且为何如此狼狈?莫非恶了耿节度?”
耶律兴哥的确是有些狼狈,他已经蓄起了头发与长须,头上的金环也已经消失不见,浑身上下皆是皂色布衣,就连脸上都消瘦了许多。
耶律兴哥闻言只是苦笑了两声,就拱手正色说道:“刘大郎,俺是来投奔忠义军的,还望刘大郎能够收留。”
这下子刘淮却是真的惊愕了:“不是,你不是还有部族吗?为何落得如此狼狈的境地?”
耶律兴哥再三叹气,饮了一杯茶水之后,方才说起了这些时日所发生的事情。
契丹部族,或者说北方少数民族部族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无论老幼都会骑马,甚至都能算得上比较合格的骑兵。
骑马射箭对于他们来说,正如同中原农民挥舞锄头一般,只是一种生活方式罢了。
这种生活方式可以让他们得以以一种极其微小的代价就能获得比较强势的武力,中原的农夫们虽然在秋后有演武、有备贼备倭,弓箭社更是遍地开花,却终究还是得在农忙之后才能训练,而契丹部族则可以通过放牧羊群以及狩猎自然而然的训练马上功夫。
然而现在这不是来了中原了吗?
过往的生产方式自然也就进行不下去,也没有那么大的地方给他们放牧牛羊,生产方式必须得从畜牧转变成耕种。
契丹人倒也不是不会种地,事实上如今蒙兀人也在种地,只不过耕地比较少罢了。但是生产方式改变的同时,生活方式也会随之变化,最后则是生产关系发生剧变。
说的直白一些,想要接受汉化,就得接受汉化的一切,无论是好的坏的。
也因此,契丹部族以往那种头人、部族民的上下关系根本维持不下去,只能按照中原的方式,派遣流官,接受官吏的管辖。
但是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
最简单的契丹部族难为继
可耶律兴哥同样也是从早就与刘淮并肩作战的战友,当日蒙山之时,他就已经听从刘淮的命令作战了,后来的解围莒州的大战,还有正面击溃武兴军的沂水之战,他都都有参加。
就算他有部族牵扯,没有跟随刘淮南下,却还是派遣了副将萧盆奴为刘淮的亲卫。
这难道就不是天大的情分吗?
可偏偏这两个人是上下级关系,而且属于上下级关系中最为复杂的‘外样’,这就让刘淮无法直接插手了。
稍不留神,同时恶了两方也不是不可能。
思量了片刻,刘淮还是将事情摆在了明面上:“耶律二郎,这件事情实在是过于犯忌讳,但我也不能眼睁睁的看着你们部族去死,你看这样如何,我先发信给耿节度,让他给你们多发一些粮食。
若是耿节度真的不愿意给粮,或者确实有困难,你们契丹部族迁来山东东路,名义上来当我的客军,如何?到时候我分划出一片地方来,你们先种苜蓿来养牛羊,发挥自己饲养牲畜的本事,之后我再以节度府的名义来聘用你们伺候战马,并且用粮食换牛羊,如何?”
耶律兴哥也知道他的要求有些为难人了,但此时听闻刘淮有一些完整的谋划,也是松了一口气:“刘大郎,俺知道这事确实麻烦,可若不是俺们真的走投无路,俺也不会来麻烦你。”
刘淮笑着说道:“二郎言重了,不说过去并肩作战之谊,现在金贼尚在,若不能齐心协力,共克时艰,咱们迟早被金贼各自攻破。所谓同舟共济,不外乎于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