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设计组全炸锅了,这意味着之前的工作几乎白干!”
“我马上协调资源!”我尝试着按捺住心里的不安,“需要增加哪些支持?人手?算力?还是外协单位配合?”
“都要!”赵工说,“设计组要增配至少五个高级工程师,计算中心需要优先保障我们的仿真算力。”
“还有和北航气动实验室的协作要升级为全天候在线模式!”
“明白!我立刻向魏总汇报,协调人力资源和计算中心。北航那边我亲自去对接!”我一边记录一边说。
刚挂掉赵工的电话,三车间的周平原又冲了进来,这次直接拍起了桌子。
“孙工!你们技术部怎么回事?刚下的图纸又改了!我们工装夹具都加工了一半了,现在要全部返工!”
我接过图纸变更通知单,确实是刚签发的新版本。
“周主任,这是总体部刚接到的指标变更导致的,我们也是刚刚收到通知。”
“我不管什么原因!”老周怒气冲冲,“车间工人连续加班,现在说返工就返工,工人们情绪很大!这损失谁承担?”
“损失集团会统一核算补偿!”我提高声音,“但‘利剑’项目不能停!”
“你现在就去安抚工人情绪,我马上协调生产部重新排产,优先保障你们车间的材料供应!”
周平原瞪着我看了几秒,最终叹了口气:“行,我再去做工作。但孙工,你们上面变动能不能提前打个招呼?”
“我尽量。”我也无奈,“但现在项目处于高速迭代期,变化快是常态。”
这时楚星河拿着刚打印出来的联络表过来:“孙工,所有部门电话都打完了。”
“但质量部韩工说他们人手不够,无法同时保障驻矿监督和厂内检测。”
“从其他项目组抽调!”我毫不犹豫,“告诉韩工,集团所有质量人员由他统一调配,‘利剑’项目需求优先满足!”
“可其他项目组也抱怨连连……”楚星河犹豫道。
“抱怨归抱怨,执行必须到位!”我语气坚决,“这是死命令!”
夜幕降临,办公室的灯还亮着。我看着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的待办事项,深吸一口气,继续投入工作。
我知道,这只是中国军工体系应对时代挑战的一个缩影。每一次困难的克服,都在为中国国防事业添砖加瓦。
这种超负荷,正是我们这一代军工人在特殊历史时期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