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采购的kpi是保障生产供应、控制成本!你这……有点超出范围了吧?”
“王工,”我深吸一口气,“这不是范围不范围的问题。技术支援中心协助复核,发现问题上报是我们的职责。”
“安全这事,没有‘超出范围’的说法。”
“多问一句,多查一步,可能就是少一个漏洞。我理解采购的压力,但安全线守不住,生产供应也保障不了。”
“行行行,孙工你觉悟高。”王磊的语气有点敷衍了。
“材料你都看过了,疑点你也提了。你的意见是?”
“我的意见是,这份供应商资质存在背景复杂、关联公司风险不明晰的疑点,建议暂缓通过,做进一步背景调查。”
“特别是对‘星辉技术咨询’这家公司的实际业务、资金来源和核心人员做穿透核查。”
“还要穿透核查?孙工,这流程太长了!生产那边还等着这批件下锅呢!耽误了节点谁负责?”
“你要坚持,那你就按流程走呗,把意见报上去。我这边的意见很明确:手续合规,价格合理,风险可控,建议通过!”
他说完,似乎又觉得语气有点冲,补了一句,“当然,最终决定权在领导那儿。你报吧。”
“嘟…嘟…嘟…”电话被挂断了。
我放下听筒,王磊的态度不意外,采购和生产有他们的压力。
但他的话更让我确认了自己的担忧不是多余,把“手续齐全、价格合适”当成唯一标准,本身就是最大的风险。
没有犹豫,我立刻调出内部报告系统,新建了一份《供应商资质复核风险提示报告》。
我客观地描述了明光精密的基本情况、价格优势、检测合格等正面信息。
然后重点指出了股权结构复杂、关联公司,特别是星辉技术咨询。背景不明晰的风险点,并列出了我建议的进一步核查要求。
报告核心问题都点明了。
最后,我选择了直接上报人——技术支援中心主任,陈国强。
按规矩,这种报告会同时抄送给采购部和相关项目组负责人。
我知道王磊很快就能看到,也知道他肯定会不高兴。但该做的事,就得做。
刚发送不到五分钟,我桌上的电话就响了,是陈主任。
“孙琳,报告我看到了。你马上来我办公室一趟。”陈主任的声音听不出情绪。
“好的,主任,我马上到。”我放下电话,起身快步朝陈主任办公室走去。
我心里有点打鼓,不知道陈主任对这份报告怎么看,是觉得我小题大做,还是……
推开陈主任办公室的门,电脑屏幕亮着,显然刚看完我的报告。他抬起头,那双锐利的眼睛随即看过来。
“把门关上。”他指了指门。
我关好门,走到办公桌前站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