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星河哀嚎,“又要写新方案?”
梁卓如已打开文档,“我来起草,你算数值部分。”
验证方案折腾到深夜才定。我们轮班盯设备,赵工第三次查数据时笑了:“千分之三的偏差逼出这么多潜力,值!”
凌晨三点验证结果出:误差模型吻合度999。新设备复核数据与历史偏差完全一致。
王柏长舒气,“所以参数确实受系统误差影响,但修正值可计算。”
赵工灌完最后一口咖啡,“问题定位了!是校准设备连续工作导致系统误差累积!”
“接下来修正数据、重新标定是硬仗,但必须先睡三小时!”
车间外天还没亮,我靠椅闭眼。
耳边响着赵工那句话:“不能带着问号上天。”
是了,这七十二小时不眠,换来的不是完美数据,而是心里石头落地。知道问题在哪儿,比假装没问题踏实得多。
天刚蒙蒙亮,我就被手机震动吵醒。张涛发来消息:“安安有点儿发烧,刚喂过药。”
我回复道:“严重吗?需要我马上回去吗?”
“暂时不用。妈在这边照顾,你忙你的。就是孩子一直念叨妈妈。”
我盯着屏幕发呆,赵工不知什么时候站到旁边。“家里有事?”
“孩子发烧。”我把手机收起来,“不过有老人照顾。”
赵工递给我个热包子,“干咱们这行都这样。我闺女小时候发烧,我在西北基地回不去,急得满嘴起泡。”
“后来想通了,把手里活干漂亮点,就是为孩子们拼个好将来。”
梁卓如抱着笔记本电脑过来,“孙工,修正算法初步模型出来了。但需要老设备最近八十小时的完整运行数据做基准。”
楚星河顶着鸡窝头凑近,“数据量太大,普通服务器跑不动。得申请用所里那台高性能计算机。”
王柏皱眉,“申请高性能机要领导签字,流程至少一天。”
“我去找朱总工特批。”赵工抓起外套就往外走,“你们继续完善算法模型。”
上午八点,赵工带着特批条回来,“批了!但高性能机正在跑‘天鹰’项目的流体计算。”
“给我们留了四个小时空档。中午十二点到下午四点,过时不候。”
楚星河跳起来,“四小时?光数据传输就要两小时!”
“那就优化传输方案。”我打开调度系统,“王柏,你负责压缩数据包。”
“梁卓如,写个并行传输脚本。星河,检查算法模块有没有能预计算的部分。”
办公室瞬间变成战场,键盘声、讨论声、设备运转声混成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