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记录里写,赵工说数据量不够,波动大。具体指哪个环节?”
“原材料批次?前道工序的检测数据?还是他们研发自己的仿真模型输出?”
我赶紧翻开记录本,仔细回想赵工当时的话。
“他没说太细……好像提了一句‘三号材料不同批次的初始性能参数离散度太大,超出了我们模型允许的修正范围’。”
“三号材料……这材料……是外协厂供的吧?”
“对,”我点头,“新辉精密材料,上个月刚通过准入审核,这是他们供的第一批正式料。”
陈主任没说话,就那么看着桌上那份会议记录。
外协厂……新辉……刚准入……第一批料……数据不稳……
这几个词在我脑子里转来转去。
“主任?”我试探着叫了他一声。
陈主任回过神,“孙琳,你立刻做两件事。”
“您说!”我立刻坐直。
“第一,把今天会上所有提到三号工艺段和三号材料的发言。”
“特别是赵工和老张争论的焦点,还有赵工指出的数据问题原话,一个字不漏地整理出来。”
“形成一份单独的《项目协调会风险点摘要》。下班前放我桌上。”
“明白!”我立刻应下。
“第二,调出新辉精密材料送审的所有批次检测报告,特别是三号材料初始性能参数的原始数据文件。”
“还有,他们准入时提供的质量控制流程文件,也找出来。”
“啊?主任,新辉那边的原始检测数据电子版……”
“我们这边存档的可能不全,只有他们提供的汇总报告。要详细的,得跟他们要,这……”
“我知道不全!”陈主任打断我。
“所以才要你想办法!就说项目急需核实几个基础参数,让他们立刻把相关批次的原始检测记录扫描件发过来!”
“语气要客气,但态度要坚决,就说是我陈国强要的,今天必须要!”
“好!我马上去办!”我蹭地站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