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卓如立刻反驳:“二十公里在实战中意义不大!但失去了机动性就不行!”
我调出模拟数据:“别吵。看看上次演习的数据,被击落的靶机里有七成是因为机动不足。”
王柏凑过来看屏幕:“我建议折中。在关键末段保留机动能力,非关键段追求射程。”
“打仗能折中吗?”赵工不知什么时候站在我们身后,“要么最优,要么重来!”
楚星河哀嚎:“赵工,这已经是我们算的第八版方案了!”
他拿起方案草稿翻了翻:“思路还行,但缺乏实战验证。联系空军试验基地,申请用模拟器做对抗测试。”
梁卓如眼睛一亮:“能请飞行员提意见吗?”
“当然要请!”朱总工把稿子拍在桌上,“装备是给人用的,不听听‘用户’的意见怎么行?”
三天后,我们将改进方案加密传输至试验基地。空勤李大队长看完数据直摇头。
“这花架子太多!真打起来谁给你这么完美的发射条件?”
他通过加密通讯信道强调新方案的模拟图:“这里,还有这里,电磁干扰强度至少要提高三倍。现实环境比你们想的复杂得多。”
楚星河一直沉默着,等到这次交流后他突然说:“孙工,我好像明白什么叫‘纸上谈兵了。”
不久后的一天,他一大早就抱着厚厚一摞资料冲进办公室。
“我查了最近十年所有空战案例!重新做了干扰环境下的参数修正!”
新方案讨论到深夜,梁卓如指着屏幕:“等等!这个参数和火控系统匹配度有问题!”
王柏赶紧核查:“确实……要通知火控组一起改吗?”
“必须改!”赵工抓起电话,“装备是一个体系,不能各干各的!”
凌晨两点,和火控组联合调试直到天亮,当最终方案通过系统验证时,所有人都感觉出了疲惫。
楚星河有气无力地举手:“孙工,这次能算最终版了吧?”
我看着屏幕上的曲线,突然想起件事:“等等!还没做极端温度测试!”
赵工却笑了:“这就对了!永远多问一句万一呢,装备才能靠谱。”
温度测试又暴露出新材料适配问题。等所有问题解决,方案版本号已经排到第二十一版。
汇报会上,朱总工听完久久不语。就在我们心里打鼓时,他突然起身鼓掌:“好!这才是搞科研的态度!”
他走到投影幕前指着曲线:“这条线背后,是你们较真的每一个夜晚。将来它守护的是飞行员的生命,是国家的领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