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犹不及,她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鸡娃。
正当母女俩交谈之际,城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看样子是在检查户籍文书。
问题是她们并没有户籍!!!
当年闹饥荒的时候,附近的牙婆便雇了一辆牛车,带着几袋糙米进村,挨家挨户的上门收孩子来了。
模样周正的小女孩,无论是卖到大户人家当下人,还是卖进那脏地方,都值不少银子,所以能换一袋糙米。
像原主这种,扔进人群堆里也找不出来的,只能换半袋糙米,莫约两斗。
牙婆不识字,自然是不可能当场就签订锲约。
所以原主娘给原主塞了一个菜饼子,便让她出门了,根本没提户籍的事。
有道是“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去衙门签订锲约,那也是要交银子的。
那牙婆是村镇上的小牙婆,自然舍不得花这个钱。
于是,那些卖到大户人家当下人的丫头小子,都给签了卖身契。
至于像原主这样的,卖给农户当媳妇的,就没签身契。
后来到了柳家,也没人管她。
柳老太为了省钱,娘俩都没给上户籍。
这算不算是古代版的偷税漏税?
古代的豪门世家,倒是经常隐匿流民和良田,就是为了少缴税。
不过柳家村几乎都是一个姓,原主能隐匿这么多年,也不奇怪。
为了能打探到消息,母女二人揭开头上的破布,随大流加入了排队的人群中。
没办法,头上包着破布,实在太怪异了。
搞不好跟上次一样,人们会以为她们染上鼠疫了呢。
不过在排队之前,娘俩在远处的林子里各喝了一碗防时疫的药,聊胜于无。
“婶子,这进城要不要交钱呐?”
沉默的站了一会,杜若开始询问排在前边的一位大娘。
“当然是要交钱咯!”
大娘头也不回的说,那理所当然的语气,显然早已习惯了。
“这得交多少钱呐?我们娘俩身上可没什么钱啊。。。。。。”
杜若面露难色,说着把一小块葛根塞进妇人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