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宗教
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我的体重成功减轻5公斤。毕竟,我本不是大体重的人,减重5公斤并不容易。从明天开始要从减体重变为稳体重了,希望我能长久保持这个状态:体态轻盈,不再臃肿。莫先生鼓励我吃素信佛,关于吃素信佛这件事,我本不排斥。吃素,我能够接受,动物的肉体就让它安然吧。我管不了别人的嘴,但能管自己的。就只是有点担心长久吃素,营养能不能保证,看来以后要多关注这方面。至于信佛,似乎也能够接受。我好像还算是有点佛缘的人,至于有没有慧根,但看天意。10年前,我曾在大慈寺做过一段时间的义工,现在想来还记忆犹新。佛寺能给我清净的感觉,而吃素能让我内心安详。后来,文殊院我也是常去的,只是每次去就只是到处逛逛,看虔诚的善男信女礼佛随喜,这让我感到他们都是有信仰的。我不太喜欢去跪拜神佛,我只是静静的去感受宗教的召唤和启示,我是孤独且寂寞的。
在韩国的时候,每个星期天我都会去学校附近的教会:一是为练习口语听力,二是可以扩大朋友圈。教会里也有一部分中国人,大多是学校的中国留学生,在那里可以和他们交流一些学习生活上的事。教会在礼拜结束后,会安排几个韩国人教我们韩语,虽然形式大于内容,但诚意是有的。中午还会提供一份免费午餐,但我想单单是为了免费午餐来教会的人是没有的。有一次,在教会门口,保安不让我进去,他说中国人不能进去。这种公然的歧视虽然少见,但我曾感受过。基督教很高级,只是多少有点洋气,而佛教似乎更适合中国人。文殊院的斋饭我去吃过几次,感觉还好,是符合我胃口的。以后多自己做饭吧,想吃什么,自己选择,虽然没有肉类,但一样可以抚慰五脏庙。
今天最开心的是我的体重降了下来,看来,不懈的坚持总会有回报的,我们都曾这么经历过。下午的时候,去家乐福的快鱼专卖店,买长袖外衣和长裤。我不是一个喜欢买衣服的人,现在我的衣柜里的衣服有几件还是读大学时买的,离现在20多年了。但这些衣服并没有破烂,成色还好,我舍不得扔掉。回家后,莫先生又开始对我洗脑,他给我讲了一个离奇遥远的故事,这个故事涉及到我的来历。但这个故事太过离奇,令人难以置信。末了,莫先生告诉我他讲的这些未必全是事实,但也未必全是假话,这让我茫然。我的大脑的脑洞远没有莫先生那么大,他的故事只能让我寂然无语。
星期四要去精神科复诊。我大概每隔几个月会去复诊一次,这一次算拖得久的。每次去也就是问问近况,讲讲大概的判断,最多一句话就是:继续观察。每次复诊不超过10分钟就结束了,其中还包括写病历,开药,其实说不上几句话。这样也好,至少判断我是平稳的。
2022年9月27日
创建时间:20221055:03
标签:网络文学和爱情
记得读大学时,看过不少网络文学,比如《北京故事》《新生第一年》等等。这些网络大都是以大学为背景,而我那时正好在上大学。其中的文笔细腻,感情真挚,都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记得读完《北京故事》整个人好像都陷进去一样,好几天才恢复过来。当然这部也很有名,电影《蓝宇》就是根据这部改编的。我喜欢刘烨这位演员,但我一直觉得他并不像蓝宇。刘烨是粗犷的,而蓝宇是江南般细腻多情的。后来听说《北京故事》的作者原来是一位女性,我不禁有点感叹:她有一颗包容感性的心。
对于兄弟我觉得并不违和,就像有人是左撇子,有人习惯用右手一样,有什么值得指责的呢?左撇子也不会要求所有人都是左撇子,同理,习惯用右手的人为什么要去挑剔自己的兄弟?其实我们都是一样,生在同一片屋檐下,呼吸着相同的空气。
至于《新生第一年》,它让我感受到纯真的校园恋情。我在大学之中,并没有过一段感情,只是我是向往爱情的,哪怕这对我很难。年轻时其实不懂爱情,我们有的时候可能只是浮于表面。到老了觉得爱情的珍贵,却已是年华已逝,青春不再。年轻时觉得爱情是卿卿我我,到现在更觉得爱情是相互陪伴和内心深处的那一丝挂念。不是没有你我不能活,而是有你在我是有归属感的。这样的爱情褪去华丽的外衣,但更真实,更暖和。看见自己的爱人对自己露出微笑,那是三九严寒里的暖冬;看见自己的爱人因为自己的窘迫而难过,就会觉得事情原来还没那么糟。我们都在寻找自己的归属感,只有找到他,我们才能彼此依偎,而依偎本身就是两颗灵魂的相互安放。这辈子,我不会结婚了,我不想去欺骗一段感情,如果这也算是一段感情的话。我的爱人不是通常意义上讲的配偶,而是一个心灵的寄托,这个寄托可以存放下我的灵魂。
2022年9月28日
创建时间:20221055:37
标签:道路
还有两天就是国庆节了,这是我人生中度过的第四十个国庆节。成都的主要街道都挂上鲜艳的国旗,给这个城市增添一点节日的气氛。我常在想,这个国家的多灾多难到什么时候才能得到根本的改变。从古代开始,中国就是一个不断上演兴衰成败,民苦多灾这个戏码的国家,反观其他国家则似乎顺风顺水得多。为什么我们国家不能一帆风顺,道路平坦,而是要不断的,甚至是重复性的经历苦难。难道是因为我们几千年的内斗基因?难道是因为我们文化落后,素质不高?我想,这都不是原因,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始终没有找到一条解决自己国家矛盾和问题的办法。我们总是亦步亦趋的跟随着外国,而没有自己趟出一条符合我们自己的道路。所以我们常常困惑,但没有主张。只有把我们自己的智慧都汇聚起来,团结一心,我们才能踏上坦途。将来的世界不会是风平浪静的,谁也不知道未来我们可能会经历什么。只有把我们所有人都团结起来,把我们所有人的智慧,力量,努力团结起来,我们才能最大程度的实现社会和解,国家安定。也只有这样,无论将来会发生什么,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管他风吹浪打,我自闲庭信步。
找到一条适合于自己的道路,团结尽可能团结的人,实现社会的大和解,大包容,然后再轻装出发,朝向光明。纵使国际环境再波诡云谲,我们也能从容应对,稳步前进。如若不然,我们恐陷入历史的循环,迈入沼泽。中国决不能再度衰败,我们只能强大。历史有的时候难以抗拒,但我们至少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在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和国家利益的最大化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然后携手前进。我觉得我们可以做到,就像那几千年的风雨,我们不都安然度过。
2022年9月29日
创建时间:20221056:12
标签:乒乓球
成都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今天开幕。下午在电视上看开幕式,明天就正式开始比赛。很难有机会世乒赛在成都举办,本来想抓住机会到现场去看一场球,但这次又是封闭举办,不对外售票,有点遗憾。
大概从高中开始,我喜欢上乒乓球,书桌里,背包里常放一副乒乓球拍,到哪里都想打打。到大学时就狂热了,电视上只要有乒乓球比赛,没有我不看的。我对中外的那些乒乓球名将们,如数家珍。记得那时最喜欢的乒乓球运动员是瑞典的瓦尔德内尔和中国的马琳。瓦尔德内尔是横板的艺术家,看他打球是一种艺术的享受,而马琳则把直板打出了新高度。从艺术上来说,现在还没有超过瓦尔德内尔的。从直板的角度上讲,马琳是一代宗师,他的直板到如今也没有人能够比肩。老瓦像是武林盟主金庸,马琳像是塞外奇侠古龙。不过,老瓦毕竟是个外国人,我和他有天然的距离,而马琳是更可亲近的。老瓦和马琳都是奥运冠军,他们都是乒坛上的传奇人物,能和他们一个时代,我感到荣幸。如今,老瓦还在参加一些元老赛,而马琳已经当上教练。他们陪我度过一段对乒乓球痴迷的时光,我由衷的感谢他们。
到现在为止,我只到现场去看过一次专业的乒乓球比赛。那是我读大学时,到体育馆看过一次免费的乒乓球预赛,纵然如此,也让我时时回味。什么时候我才能真正看一场高水平的乒乓球赛呢?在韩国时,我也打乒乓球。庆熙大学就有乒乓球桌,那个时期是对乒乓球心心念念的时候。到现在,虽然我仍旧喜欢乒乓,但已没有往日的那一种狂热,更多的是一种欣赏了。
我希望乒乓球大家庭发展的越来越好,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乒乓球。我也希望到我老年的时候,乒乓球仍能带给我乐趣,为我无味的人生增添一抹亮色。乒乓球仍没有远离我。
2022年9月30日
创建时间:20221056:44
标签:话语权
我是支持人讲话的。我觉得有一句话说得好:要让人民讲话,要让孩子上学。有什么话,说出来,不要憋着,憋着是要出问题的。也许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保护你讲话的权利。有了观点的碰撞和交锋,才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社会才会更有活力和动力。不包容言论,一言堂是不能持久的一种状态。良性的社会应该允许人民的声音并且保护发声者的正当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