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19
日晚
6-8
点;尸体被抛尸于山林缓坡,嫌疑人可能携带钝器和单刃锐器,身高
170-175cm根据现场鞋印推测,驾驶带有横向条纹轮胎的摩托车,可能与死者相识刻意清理死者随身物品,掩盖身份。”
“这些结论能给侦查提供哪些方向?”
小林整理着解剖报告,问道。张林思考片刻:“首先,死亡时间精准到小时,侦查人员可围绕
8
月
20
日凌晨
2-4
点,排查山林周边的人员活动轨迹,尤其是有摩托车、符合身高特征的人员;其次,致伤工具为钝器
+
单刃锐器,嫌疑人可能同时携带两种工具,且有一定的暴力倾向;再次,死者指甲缝里的纤维和胃内的布洛芬残留,可作为排查线索
——
纤维来源帆布制品、布洛芬购买记录,都能缩小排查范围;最后,不锈钢金属链条的品牌和款式,若能确定,可通过饰品店、维修店排查死者的身份信息。”
他补充道:“还有,死者的年龄和身高特征,可结合失踪人口信息系统,重点排查
8
月
20
日前后失踪的
40-50
岁男性;嫌疑人抛尸时选择山林隐蔽区域,且熟悉废弃山道、沟壑等路线,说明其可能是周边村民或长期在山林活动的人员如护林员、采药人,这也能缩小侦查范围。”
当尸体被重新密封送往冷藏库时,张林摘下防毒面具,额头已满是汗水。他看着桌上的解剖报告,每一项结论都经过了严谨的观察和分析,尤其是死亡时间的判定,结合了尸腐特征、昆虫学证据、胃内容物、药物代谢等多个维度,确保结果精准可靠。
“把这些线索立即发给李队,重点强调死亡时间、致命伤类型和关键物证纤维、链条、布洛芬,让他们调整侦查方向。”
张林对小林说,“另外,优先检测指甲缝里的纤维成分、胃壁组织的药物残留,以及金属链条的材质和品牌,争取尽快获取更多关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