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林在整理样本时,突然发现死者的左手无名指有枚戒指印痕,虽然戒指不见了,但皮肤的色素沉着清晰可见。“直径
1。8cm,应该是枚银戒指,”
她测量印痕的宽度,“边缘有花纹,可能是某种特殊款式,需要和失踪物品库比对。”
张林点头,解剖刀最后划过死者的心脏:“死因是复合型:钝器打击导致颅脑损伤、肋骨骨折刺破肺脏引发血气胸、失血性休克,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致死,单一损伤不足以致命,但组合起来在
1-2
小时内就会死亡。”
当最后一针缝合线穿过皮肤时,窗外的天已经亮了。张林看着解剖报告上的结论,死亡时间和原因的判断像拼图一样严丝合缝。红色纤维的匹配、指甲缝里的
dNA、拖拽造成的挫伤、与现场吻合的损伤特征……
每一个细节都在诉说着死者最后的遭遇。
小王的笔记本上,“红色连衣裙”
几个字被画了个圈,旁边标注着
“聚酯纤维
150x100
根
英寸”。他带着技术员来到张磊居住的单元楼,三楼的声控灯在脚步声中亮起,墙面上的小广告被雨水泡得发涨。“先查
401
住户,”
小王指着门牌号,房东说上周六有红衣女子出入,而
401
的住户李娟正是张磊的楼上邻居。
敲开
401
的门时,李娟正抱着孩子喂奶,客厅的晾衣绳上挂着件红色连衣裙,材质在阳光下泛着光泽。“这是我表妹的衣服,”
她指着连衣裙上的蕾丝花边,“她上周六来做客,说衣服蹭到油渍,在我家洗了没干,就先放这儿了。”
小王让技术员取下连衣裙,纤维取样显示与现场发现的红色纤维经纬密度完全一致,“她叫赵晓,在超市当收银员,住城西的阳光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