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子不言父,但朕为雍国天子,也就直陈了吧——我父韩殷,尸位素餐,是雍国痼疾!
「他得国不正,故而疑神疑鬼,不肯放权。
「他慑于明帝之败,一生不敢再进,而又不愿退!吸血国势,以养洞真,致使泱泱大雍,势衰运竭,再养不出第二个真人。无人能在官道上有所成就。」
他越说越激动,后来恨声道:「难道我一等英国公没有洞真的潜力吗?难道我北拒赤马卫的相国,没有洞真的可能吗?便是朕!朕自负不输于人,又如何等到今日才能洞真?」
薛明义已是虎目含泪。
北宫玉短须微颤。
而韩煦继续往前走。
这位力挽狂澜的雍国天子,这位刚刚被庄高羡击败并羞辱的雍国天子,虚弱地往雍国的方向走。
他遥望远方,眼神带着追忆:「雍国不缺勇夫。」
他如是说道:「澜河曾经染赤,锁龙关下堆尸如山。相国守靖安,府中青壮尽拒北……但就是日薄西山!
「国势一天天衰减,你我怎么努力都是无用。多少仁人志士,多少丹心爱国,年复一年,最后飘叶逐波。
「朕经历过雍国强大的时期。
「朕见过野心勃勃的雄主,挥师北上,欲合西北五国联盟,连极西之地,与荆国争锋。
「朕见过年轻人心怀梦想,在雍国的大地上驰骋,纵马扬鞭。
「朕为太子之时,已不见国家有望。朕登上君位,做了百年的傀儡,眼睁睁看着国势凋敝,此心痛彻,夜不能寐!
「那时候朕就想……」
他的语气带着期待:「雍国继续强大就好了。」
他欣慰、哀伤,而又真挚地道:「雍国的天空无限广阔,雍国人继续人人相竞,皆能争于龙门……就好了。」
他拒绝了搀扶,走在一行人的最前方,带着这群帝国高层回家。而最后说道——
「大雍长治,不必姓韩。」
……
……
长河万里平波,一袭青衫,漫步在长河上。
人身在河面的倒影,像一条小船。他便驭此孤舟,一路前行。
他走得并不急。
越是灼心痛肺,越是杀意难耐,他越告诉自己——不要着急。
这个机会很不容易,一定……一定不能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