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前一天,整个建康府都张灯结彩,洋溢在喜庆的氛围之中。
这一年在很多人来看过的实在是漫长,从四月李荩忱出蜀入江南,再到八月南陈举国而降,李荩忱于建康府称帝,短短半年之内,江南改朝换代。这虽然也是大家早就能够料到的结局,但是李荩忱摧枯拉朽的进攻更是让人们深切地意识到,一个新的王朝正在以势不可挡的气势崛起。
而到了冬天大汉的西北之战更是作为立国重重的拍在桌子上,“天水梁氏在此战中无功有过,甚至还收买了我大汉三名官员意图贪污军粮,若非白袍及时发现,还不知道会让这些人弄出什么乱子。”
目光环顾下面的所有人:“都说说吧,怎么办。”
实际上李荩忱说的这些虽然都是大错,但都是每个世家心照不宣甚至有的时候还会互相遮掩的事情,历朝历代对此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没有影响到整个国家的运转,在国家尚且还需要这些世家存在的情况下,这些都是可以容忍的。
这一次天水梁氏虽然有些贪心了,但是也只能说是“狗改不了吃屎”,更何况归根结底天水梁氏只是有这个意图罢了,还没有真的下手,充其量也就是在西北之战中不怎么配合,陛下竟然会一下子动了这么大的肝火?
御史大夫裴忌当即出列沉声说道:“启禀陛下,按律当斩!”
“斩几人?”李荩忱淡淡说道。
一咬牙,裴忌还是说了出来:“三族!”
“三族可够惩戒?”李荩忱的声音愈发冰冷,“若是此事真的发生,西北之战因此功败垂成,当斩几人?”
这一下御书房中更是安静的只剩下了呼吸的声音。
西北之战关乎着大汉在西北的战略,若是西北之战败了,那么不但西北丢的干净,而且大汉在巴蜀的精锐也会尽数丧失,这样大汉甚至能不能守住巴蜀都是一个问题。
裴忌甚至觉得自己感受到了额头上的汗水,陛下如此逼问,想要干什么?不过他还是咬着牙说道:“夷九族。”
“夷三族,九族内发配南荒。”李荩忱终于下了结论。
“遵旨!”裴忌如释重负。
陛下要是真的把天水梁氏全族都杀了,分明就是要对所有的世家宣战了,毕竟今天能够杀了天水梁氏,明天后天自然也可能就要了在座的诸位的脑袋。
而现在只是三族,说明陛下的愤怒还是在可控范围之内,灭直系三族在南北朝这个人头随时都有可能落地的乱世之中还真算不得什么,不过不管怎么说也都是新朝开始之后第一次灭三族。
如此一来陛下对于世家的警告也已经达成了,陛下表明了自己的愤怒,告诉世家们,不但在之后做事都要小心一点儿,而且在接下来自己要做的事情上最好不要横加阻拦。
说完罪过,就是功劳,李荩忱沉声说道:“西北之战,侯秘和于玺并为首功,这个可有人反对?”
侯秘出身侯氏,而于玺则是关陇世家,可以说西北之战获利最大的就是这两个在朝堂上本身也分庭抗礼的团体,至于巴蜀世家,他们的侧重点本来就在财货和工商上,自然也没有指望着能够在这样的战争之中占据多少功劳。
经过这一战,侯秘和于玺分别加左卫将军和右卫将军,这样的官职高于杂号将军,已经是和四镇四安平起平坐的了。而这两个年轻人的上升,也意味着大汉又有更多的年轻人崭露头角。
而已经流露出解甲归田之心思的于翼,赏赐侯爵、开府仪同三司之后,李荩忱准许他来建康府养老,反正奉命组建专门教授行军打仗相关知识和策略的学院正在组建,作为第一任山长的吴明彻对于于翼这样的老将自然是“磨刀霍霍”。
除此之外,西北之战中曹忠、徐德言和长孙晟等人也证明了自己独当一面的能力,自然各有封赏。
有赏有罚,西北之战总算是可以盖棺定论了。
“臣等无异议。”
李荩忱微微一笑,毕竟都是经过几次讨论、更不知道多少次利益拉锯之后的结果,自然不会有人在这个时候跳出来唱反调:“既然如此,现在就尽快把封赏发下去吧,大军既然已经回到了汉中,那么算来在上元节后半月内赏赐到位。”
“臣等遵旨!”
陛下的心情看上去终于好了一些,顾野王等人也都松了一口气,毕竟李荩忱平日里总是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让人多少都能够受到年轻人的轻浮,但是也正是因此,李荩忱似乎也很少生气发火,以至于顾野王等人在李荩忱骤然发怒之后都讷讷不敢多言。
好在这西北之战终究是一场大胜啊,否则不知道还要有多少人头滚滚落地。
“新年之后两件事,一个是准备春耕,这个自不用朕多说,还有一个选贤举能,吏部打算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