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更大胆的“明修栈道”计划在他脑中成形。
他接通大陆专利局专线:
“周总,准备好‘kq-7’原始记录。下一批样本,我们走维多利亚港的‘星光大道’。”
夜色下的香江暗流更急。
冷藏链的血迹未干,而一场借光影为盾的暗渡陈仓,已在摄影机的掩护下拉开幕布。
尖沙咀海运码头,三号仓库铁门正在缓缓升起。
tvb《黄埔烟云》剧组的三辆冷藏道具车缓缓驶入,车身上“荣记冰室”的贴膜在碘钨灯下泛着油渍般的反光。
导演麦兆棠举着扩音喇叭嘶吼:
“灯光组测反光板。爆破组最后检查引线。达华哥的威亚再确认一遍。”
片场嘈杂如沸腾的市集,搬运工推着挂满民国警服的移动衣架穿梭,场记板在电线迷宫中时隐时现。
没人注意到,第三辆冷藏车的压缩机被悄然切断电源,内层夹板中,昆药工程师李婉瑜正用冻僵的手指调整温度计——特制冷藏箱的干冰砖已替换为剧组备用的人造冰,水银柱颤抖着悬在零下5c的临界点。
“骆老师,您的咖啡。”
场务小妹殷勤递上纸杯。
骆达华——剧中头号反派“军统杀手”叶枭的扮演者——漫不经心接过,指尖却精准敲在杯壁三下。
李婉瑜瞳孔微缩,这是接应暗号:三小时后爆破戏启动转移程序。
她蜷缩回车厢阴影,耳麦里传来王莽加密频道的指令:
“雷伯龙已买通《东方日报》娱乐版,明日头条预告‘骆达华拍爆破戏受伤送医’,此为样本离港掩护预案。保持静默,等待‘火花’信号。”
铜锣湾避风塘,海浪拍打着“太白海鲜舫”的船舷。
王莽立于顶层包厢窗前。
他身后,梅花公司操盘手正通过六部卫星电话抛售罗氏关联股票,香江指数屏幕上代表医药板块的红色数字非常醒目。
“王先生,罗氏雇佣的‘清道夫’已渗透剧组。”
情报组长天养义递上热成像图——码头起重机操控室赫然显示四个异常高热源,
“他们伪装成乌克兰特技替身,携带了俄制‘蜥蜴’热能追踪仪。”
王莽指尖轻叩窗棂,热能追踪。
90年代末最尖端的单兵侦测装备,能穿透车厢钢板锁定活体热源。
他抓起直通警务处的专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