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第一步就是先将李儒扔到了简雍手下,等董承将对内监察的情报网铺开之后,不仅是简雍,就连明镜司也会划到文书院中,成为其下属的一个部门。
这是简雍的提议,做了这么多年情报工作,简雍对此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他认为将不同职能的情报部门单独出来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作为主君的耳目,由于其特殊性,很容易被人利用成为欺瞒主君的工具。
必须让所有部门都集中在一起,相互职能要有交集,这样才能达到互相制约的效果。
简雍的提议让王弋茅塞顿开,文书院既然兼顾了对内和对外所有的情报工作,肯定不能只服务于王弋一个人,那么另一个王弋一直犹豫的部门似乎也能顺理成章的成立了。
参谋部,这是王弋一直想却没有建立的机构。
参谋部的职能看起来并不复杂,人员构成也很简单,只要将懂得战略的人凑在一起议事似乎就可以了。
然而真的是如此吗?必然不是。
王弋手下有非常多、非常优秀的战略人才,年轻一代郭嘉周瑜这些人就不提了,年长些的如荀攸、沮授、田丰、田畴等人的眼光都非常毒辣。
可王弋一直没有组建参谋部,答案也很简单,建不了。
人人都知道参谋在战争中的重要性,所谓军师其实就是古代的参谋。
问题是打仗的时候毕竟是少数,分析敌人的动向和战略意图,预防可能遭遇的攻击,挨打的时候不至于慌乱并且还能有效反击才是军师们平时做的事。
那么这就有一个前提,光靠猜肯定不行,必须要有情报支持才能判断准确。
优秀的军师可以凭借少量情报分析出很多事情,可情报当然是越多越好。
王弋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四六不懂的小白了,当初他脑子一热让甄姜给他建立情报网这种事简直就是滑天下之大稽。
在这个时代想要建立一个情报网难度不比上天容易多少,战乱四起的岁月商队最大的危机并不是土匪路霸,而是饥不择食的灾民。
土匪路霸给钱还能贿赂一二,可灾民们却不会管那么多,他们指向活下来,被他们盯上的商队基本上什么都不会剩下,就连伙计也不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而在其他势力范围内建立情报点更是痴人说梦,前几年倒还好些,大家都忙着平定自己领地内的叛乱,如今各方都有龌龊,店铺是其他人重点盯防对象。
再加之商人的地位本就轻贱,随便一个世家公子哥都能霸占了店铺,想要建立一个情报点非常困难。
甄姜确实是个有能力的人,她靠着一路疯狂砸钱还真的让她在一些城市中站住了脚跟,为简雍这几年搭建情报网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简雍的进展也不快,现在王弋的情报网只覆盖了兖州、青州以及一部分司隶地区,其他地方还要慢慢来才行。
这就是为什么王弋没有将参谋部提上日程的原因。
完全没有必要,知道的事情实在是太少了。
这回王弋动心思是因为简雍提出将情报机构正规化,不在依托商队来进行活动,而是以各行各业密探的形式对情报进行刺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