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短至
55cm,压力中心前移,”
他在笔记本上画出步态曲线图,“这表明凶手接近抛尸点时情绪紧张,符合‘作案后急于逃离’的行为特征。而且鞋印的前掌外侧磨损比内侧严重
8%,与之前推断的‘轻度外八字’一致,应该是长期驾驶或骑行导致的步态习惯。”
小孙在一处倒伏的野蔷薇丛中,用金属探测器扫出异常信号。拨开带刺的枝条,发现半截断裂的钥匙,黄铜材质,齿纹磨损中等。“钥匙柄有刻字,但被磨平了,”
他用酒精棉擦拭后,显出模糊的
“万”
字,“可能是某品牌行李箱的钥匙,与涵洞内的行李箱锁孔比对试试。”
小杨突然注意到蔷薇刺上挂着根深棕色的头发,“长度
15cm,发质较软,带有烫染痕迹,与死者的黑发特征不符
——
可能是凶手的。”
两人沿着排水沟向上游排查时,小孙的紫外线灯在水面上照出淡蓝色光斑。“潜血反应,”
他迅速用吸附膜覆盖在光斑处,“呈点状分布,密度从疏到密,至涵洞口达到最密集
——
说明拖拽过程中有持续出血,可能是死者或凶手受伤。”
光斑的形态呈滴状,末端有锯齿,“滴落高度约
1。2
米,符合成年人行走时的血液滴落特征,步幅与
42
码鞋印完全匹配。”
“但有个矛盾点,”
小杨蹲在涵洞口的石板旁,手指抚摸着边缘的磨损,“石板重量约
50kg,从外侧扣上需要至少两人配合,或使用杠杆工具,”
他指着石板下的碎石,“但周围没有发现杠杆痕迹,也没有其他足迹
——
难道凶手是独自一人完成的?”
小孙突然指着石板底部的擦痕,“有旋转痕迹,直径
30cm,说明是单人推动石板旋转扣上的,需要很大力气,凶手可能是青壮年男性,体力较好。”
在路基南侧的杂草中,他们发现了轮胎印痕的局部残留。“斜交轮胎,胎面宽度
225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