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孔明、士元,我们又中其计。”
“方知白送江夏空城,非曹营谋士善心,实乃陷阱。”
刘备痛心,详述万民书之事。
听后,诸葛亮与庞统大惊。
同一念头闪过脑海——“驱民为祸,以仁义之剑,破仁义之志。”
唉!二人心情转沉。
此计对他人无效,对曹操亦然,唯独对刘备极具威力。
因刘备以仁义立世,亦被仁义所缚。
一旦违仁背义,日后行事便失民心。
故,明知解法,亦不能行。
他们需助刘备,保其仁义之名!此乃阳谋。
“无懈可击!”
二人心中暗叹。
令他们惊愕的是,本以为那计谋意在离间孙刘,迫使主公与庐江世家对立,岂料仅是虚晃一枪。
真正的隐患,在于那数十万饥民!
稍有差池,民变在即。
黄巾之乱的前车之鉴,令二人不寒而栗。
沉默蔓延,持续了许久。
刘备回过神来,面色凝重地望着二人。
“军师,士元,此情此景,我该如何是好?”
他苦思冥想,却无解。
况且江夏数十万饥民翘首以盼,时间紧迫。
必须速寻良策。
面对刘备期盼的目光,诸葛亮与庞统会心一笑。
诸葛亮轻摇羽扇:“主公,此计完美无缺,我们只能开仓放粮,安抚民心。”
“且需争分夺秒,稍有迟缓,恐生民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