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头高悬中天,灼热阳光如万千金针,从头顶倾泻而下,直扎在人的皮肤上,似要穿进血肉,再刺进心里。
勤政殿内,皇帝立于龙椅前,脸色阴沉,扫视了一圈来人,信手拿起案上的一封奏折:“郑仪,你来给朕念念这封奏折。
”郑仪毕恭毕敬,伸手去讨,领来了奏折,乖乖诵读起来。
他一边念,汗珠子一边从额头上冒出来,念到越后面,汗滴冒得越多。
好不容易念完,已是满头大汗。
原来是今日朝上,新任督粮官苏明义呈递了这封奏折,文中提到,他屡屡向兵部筹措军粮却一再遭到拖延,后来经询问才发现,根结在于兵部始终拿不到户部的拨款去买粮食。
为解决此事,他多次向两部官员协调,却频频无疾而终。
最后,他已无力回天,欲辞官回乡。
“无钱购粮,无粮可运。
”皇帝咬着牙从齿缝中一个字一个字地蹦出,手上的楠木念珠也不转了。
“啪!”茶水溅了一地,众人皆跪伏在地,不敢作声。
“当真可笑!朕做皇帝这么多年,居然还有上任不到一月的官员主动请辞!”“皇上,苏明义新官上任,不懂事儿,您莫同他计较。
”一旁的李和瑞赶紧安慰道,没想到他这安慰倒不如不说,皇帝听了更是恼火。
“不懂事儿?今日他若不跟朕禀告实情,这些人还要瞒朕到什么时候!”说话间,拿着念珠的手向空中猛力一挥,念珠噼里啪啦地作响,他怒目扫向了跪在殿内的兵部、工部、户部三部核心官员,还有负责此事的端王、羲王和宣王。
宇文泰率先站出来,神色平静:“父皇息怒,儿臣身为兵部官员,未及时上报军粮购置难题,确有疏忽。
起初见前线军粮尚可支撑,为免惊扰圣听、引发军中恐慌,便想等情况明朗再定夺。
但事态超出预期,如今兵部已无力独自承担军粮供应。
”皇帝闻言,眉头紧锁,怒意直逼羲王:“泰儿,身为兵部主事,你竟敢疏忽军需!前线将士与国家安危岂容儿戏?以牺牲真相维护军心,是不忠不义!朕要的是直面问题、敢于担当的臣子,不是粉饰太平的庸才!现在说,你打算如何解决军粮短缺?拿不出办法,绝不轻饶!”面对皇帝的怒斥和诘问,宇文泰倒也不慌不忙,继续道:“父皇莫急,关于军粮短缺之事,儿臣其实早有布局。
”皇帝闻言,浓眉挑起:“哦?朕倒要听听你有何布局。
”宇文泰道:“儿臣半月前密令越州粮商江植前来纾困,一万石军粮此刻应已运抵前线。
”话音落下,气氛顿时松快了。
“嗯,做得不错。
”话锋一转,语气又沉了几分:“不过,你筹措粮款的银钱从何而来?”宇文泰神色镇定:“儿臣之所以选中江植,正是看重他手中掌握的万亩粮田。
这万亩粮田能让朝廷以最为低廉的价格筹措军粮,节省国库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