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腾小说

迈腾小说>悟缘的寓意和象征 > 隐痛(第2页)

隐痛(第2页)

”说着,仰头叹道,“时间过的真快呀,你们进宫都快半载,下半个月,便到了女使轮换的时候了。

”公孙的语气和缓,停顿了一会儿,“你可有更换陪读皇子的打算?”杨柯这才明白了她的来意,于是欣喜道:“巧了,我正想和大人商量此事呢。

”公孙扬眉道:“哦?你也想去羲王身边?”杨柯顿时被噎住:“我说的是……宣王。

”公孙尴尬了一瞬,又笑道:“户部那边就不必了,有我在呢。

”她略了一眼杨柯的表情,又继续道,“阿柯,姐姐明白你和伯喻如胶似漆,但若你去了伯喻身边,他还怎么做事啊?户部要是没了他,姐姐我不得累死?”杨柯耷拉着肩膀,为难道:“可是……”公孙见她不愿,又握住她的手:“尚书局里召进来的伴读呢,对经史子集了解的倒是占多数,唯独少了深谙兵家之事的人才。

我瞧你会武功,性子直率,倒适合去羲王那磨练磨练。

”“尚书局不是只负责内廷吗?为何需要涉足兵部?”“诶!这你就不懂了,兵家之事乃国之根本,岂能轻视?你若去了兵部,也算帮你师父。

”“我师父?”“对。

据说,他近日与易大人走得很近,你也知道,朝中章家与易家势不两立,若是你去了羲王那里,若哪一天两派针锋相对了,你倒是能替你师父分担些风险。

”杨柯想到师父,心里越发为难了。

公孙见她埋着头不言不语,安慰道:“阿柯,羲王最近忙着军粮一事,少不了与户部来往,纵使你为兵部做事,也不影响你和伯喻见面。

”看来公孙坚持要调她前往兵部,直硬拒绝是没有机会的,若她能多提些户部的事,为其出力,或许还有转圜的余地,于是道:“前几日,我和伯喻去了流民所,有些拙见想听听大人的意见。

”公孙果然眼睛一亮,抬手道:“你讲。

”杨柯道:“义仓粮食终究有限,而流民人数众多,何不搭个‘互市学堂’的台子?”公孙疑惑道:“学堂和集市?难道是在集市里摆上学堂,教流民赚钱之道?”“大致是这个意思,”杨柯徐徐道,“滁州流民精于农事,正好教京城农户改良灌溉之法;咱们城里的纺织工坊,也能派些巧手工匠,教他们织锦裁衣的门道。

这样一来,滁州流民可凭农耕技艺换银谋生,借纺织学习掌握新业,逐渐在京城扎根落户;而京城农户呢,跟着滁州人改良了灌溉之法,地里收成能多不少,粮食吃不完还能拿去卖钱。

等到滁州流民在织坊里上手了,不仅能帮忙干活,还能把老家那边的花样带过来,和京城的样式一结合,保准能做出新鲜好看的布料。

”说完,她挠挠头,“不过是我的浅见,也不知道能不能行得通。

”“想法不错,”公孙扶额思索,目光满是赞赏,“你可有跟殿下提过?”杨柯想起上次的刺杀一事,磕磕巴巴道:“上次……时间紧急,没机会和他说。

若能得到大人的建议,再向伯喻提议岂不是更好?”公孙苦笑着摇头:“户部这段时日为着流民生计之事头疼,讨论了许多回,也没给我们一个说法。

”杨柯听言来了劲:“我这就去写个条陈出来!”公孙忙拉住她:“先别急,此事涉及部门众多,恐怕会有人从中阻拦。

”她拧了拧眉,抬眸时眼中多了些郑重,“羲王那边的事暂时缓缓,反正伴读调选还有段时日,等我先去同户部商讨商讨,再来同你细聊。

”杨柯心里顿时轻快了不少,嘴上立即答应道:“好。

”公孙走后,杨柯心里又开始思念起伯喻来,不知何时再能见到他,念及此,脚上的步伐又加快了。

残日西沉,云幕高张。

渭水河畔,李元正骑马缓行,官道扬尘处,一辆雪色马车缓行而来。

车帘锦缎虽然未见龙纹凤绣,但车辕上缠绕的鎏金铜铃却昭示着非比寻常的身份,这马车正是宣王府的座驾。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