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夫人心里边憋了口气,脸上倒是不显,微笑着应了下来。
荀氏夫人很快便体会到了从前徐太太在荀家时候的滋味。
虽然是自己的娘家,但却深有寄人篱下之感。
荀夫人没有赶她走,也没有刻意地做什么,但只是在一些细微的地方说几句话,递几个眼神过来,就够叫人难受的了。
启程在即,荀夫人的儿媳荀大奶奶来商量路上须得置办的东西和资费,彼时荀氏夫人也在。
荀夫人就说:“这趟往东都去,公中每房支二十两银子来用,有孩子的,每个再贴补五两,再有不够的,自己补上。”
说完扭头看荀氏夫人,语气亲昵:“你姑母是客人,没有叫客人花钱的道理,她和六郎的资费,咱们家给补上。”
荀大奶奶瞧了荀氏夫人一眼,微笑着应了声:“是。”
荀氏夫人如坐针毡:“客人?我怎么会是客人?!”
她不能接受:“我是荀家的女儿,这也是我的家——嫂嫂,你这是什么意思?”
荀夫人故作愕然:“妹妹,你是不是想多了?我就是觉得你已经嫁出去了……”
荀大奶奶刻意地咳嗽一声:“母亲。”
她流露出一点尴尬的神情来:“别说了,姑母心里边正为这事儿难受呢!”
荀夫人好似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歉疚不已:“妹妹,真是对不住,我忘了,你和离回来了……”
荀氏夫人难以置信地看着她们,简直像是青天白日里见到了鬼!
荀夫人和荀大奶奶曾经联手排挤过徐太太,现下再去联手排挤荀氏夫人,自然是轻车熟路。
先前是荀夫人说话,这回是荀大奶奶在公公面前忐忑不安,自陈过错:“我准备得不周到,惹得姑母生了气,都是儿媳做的不好……”
一次两次的也就罢了,次数多了,所有人都在说荀氏夫人的过错,到最后荀侍郎也有点烦了。
本来丢了官就很难过,举家搬迁,这么大的事情,又忙又累,惹出事情来的妹妹又不安生!
荀侍郎就说荀氏夫人:“你也消停一点吧,这都什么时候了?还在耍大小姐脾气!”
荀氏夫人怔怔地看着兄长,眼圈儿慢慢地红了。
时过几年,她终于意识到从前妹妹带着两个孩子回娘家时,过的都是什么日子。
人都是这样的,针不扎到自己身上,不知道疼。
她有心想说句什么,但最后还是没有开口。
荀侍郎举家前往东都,荀氏夫人自然同行,至于一路上还会发生多少碰撞和摩擦,就都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