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乡今日为故乡
如果是太平时节,农村要开大席是十分繁琐的一件事。
比较讲究的,还得请个戏班子来,跳几场艳段,演几场正杂剧才成。
即便家中比较穷,也应该从县城酒楼中请一些大师傅来掌勺,做一些可口的菜肴。
但对于已经乱了几十年,尤其这几年尤为残破的北地来说,有肉吃就成了,还要什么自行车?
而乡间大席也变成了朴素无华的大锅炖。
得益于丁大兴拉来的近百斤肉干,这几大锅吃食倒也有模有样。
村民们家中有干菜的拿来干菜,有盐巴的拿来盐巴,还有人在一旁混合着麦与粟,准备蒸上一大锅粟米饭。
就连那些孩童们,也同样寻了一些野菜野果,洗干净之后,交于大人统一收拾。
香味溢出之后,有几个人远远望着这边,满口生津。
郝二狗蹲在原地,仰头对着郝东来说道:“阿爹,咱们晚上吃啥?”
郝东来有些恼怒,从包裹里掏出两个硬邦邦的炊饼,开始呵斥:“吃吃吃,就知道吃!”
郝二狗伸手接过炊饼却依旧蹲在当场,用鼻子吸溜着肉香味,想要凭借这点香味将炊饼咽下去。
刘蕴古见状,扶着额头说道:“还是我过去一趟吧,虽然咱们算是外乡人,却终究还是要当邻居过日子的,想来他们也不会连一碗饭都不舍。”
其余人也纷纷点头,却没有如刘蕴古般的脸皮,只是在原地等待。
这些人都是两淮起事的农民军,被何伯求劝降了之后,又带到山东来进行屯田。
要说郝东来与刘蕴古也是一股农民军的大头领了,如果要从军,高低得是个统领官。
然而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两人过于有自知之明,还是实在对于战争不感兴趣,无论是郝东来还是刘蕴古都拒绝了参军,也就被暂时安置在了朐山与沭阳之间的这片区域内,管辖着三百余户百姓。
如果管好了,说不得会设立镇子,他们二人会有个镇长之类的官职。
当然,这两人都是日子人,若说刘蕴古还有一些经商的活泛想法,郝东来就只是想着种地了。
尤其他们家被分了一百亩地后,更是让他睡觉的时候都笑出声来。
但这可是三百多户淮西人,虽然有官府送来的粮食物资耕牛,但哪里是那么简单就能开荒成功的?其中事情千头万绪,实在是太多了。
就比如周边村镇来借耕牛,这种事还真的得郝东来出面,并且拉上官面上的人物,以作保证,有借有还才行。
这么一耽搁,就到了傍晚快要开饭的时候。
刘蕴古刚刚迈出两步,就见安奎安县尉擦着额头的汗水,遥遥打招呼:“你们咋还在这里站着?快来,要开饭了!”
“好嘞!”郝东来喜笑颜开,将自家儿子提溜起来,随后就大踏步的向着大锅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