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从顶部引火口投入燃烧物点火,待烟囱冒白烟后关闭引火口。
柳老根和柳长随一直在旁边盯着,大概过了3个多时辰,等烟囱冒烟由白色转为青烟时立即用湿泥封闭所有孔洞,隔绝氧气使木材炭化。
接着就是漫长的等待时间,等待的时间最是煎熬,他们不停的在封住的土窑周边转悠着。
直到温度下降,略微烫手的时候,柳老根觉得时间差不多了,招呼起众人拿着家伙什开窑了。
“俺们之前都没有干过,这次能行吗?”
“呸呸呸,说啥丧气话呢,肯定行,一定行,俺们肯定能烧成炭的。”
烧制这两窑木炭的时候,大家也没闲着,三分之一的人按照之前的做法,继续挖坑准备新的窑坑。
剩下三分之二的人,拎着斧头、锯子这些家伙什,在山里选择适合烧炭的木材。
上山之前,村长就交代过,为了以后还能继续烧炭,一定不能把林子给破坏了,要看着点砍。
“成了,成了。山神爷保佑,俺们这窑炭烧成了!”
柳长随激动的看着眼前冷却后质地坚硬的木炭,色泽乌黑发亮,双眼满是火热。
“太好了,俺们要是能一直稳稳当当的烧出这种品质的木炭,以后每年冬天都能多赚些银钱回来了。”
围在周围的村民们,听到柳老根说的话后,心里也是一阵火热。
“e=(′o`*)))唉,这窑烧废了。”
好在第一次烧炭实验了两窑,成了一窑,毁了一窑,成功了一半,也是一个好的开头。
有了好的开始,接下来的几天里,烧制的炭就多了起来。
在他们选定的土坡这边,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已经大变样了,为了能抓紧时间烧炭,村民们一共做了十口土窑出来。
来回重复了十几窑后,村民们通过烧炭的记录,渐渐地熟练了起来,烧出木炭的品质也越来越好了。
村民们把品质好些的木炭小心的装在一起,至于品质一般,或者是碎炭,各家用粮食或者铜板交换都可以。
李家屯的村长李桥山知道后,对柳家屯的村民连连称赞,不管是种地还是干其他活,柳家屯总是能一鸣惊人。
他们守着大莽山过了这么多年,压根就没有想过烧炭来卖的做法,也活该人家柳家屯的村民越来越有钱。
就他们这种想一出做一出,偏偏还做成功的做法,确实是他们村没有人去做的事情。
不说别的,就前些日子他们屯子的女人,有不少都被请了过去教他们腌制酸菜。
自家婆娘回来的时候就说了,那边基本上每家每户,腌制的酸菜都在两缸以上,比他们准备的要多出三分之一。
作为回报,他们还给了不少自家种出来的土豆和红薯,据说还是没被公布的新粮种,让他们自己吃千万别传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