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一天的调查,陈默基本确定了自己的判断:这确实是一个专业的诈骗团夥,李文华只是其中的一个成员,真正的头目很可能是那个瘦子。而且,他们很可能已经离开了江y县,正在其他地方继续作案。
晚上,陈默将调查的结果向林正源汇报。
「大人,」陈默说道,「根据今天的调查,在下基本可以确定,这是一个专业的诈骗团夥。他们的手法很熟练,分工很明确,而且很可能已经在其他地方作过案。」
林正源听了,脸se很严肃:「那我们现在应该怎麽办?」
陈默说道:「在下建议,我们一方面要继续在本县调查,看看能不能找到更多的线索;另一方面,要立即通知周边的县城,让他们提高警惕,防止这个团夥继续作案。」
林正源点头道:「好,明天你就写公文,通知周边各县。另外,我们也要向府城和道台衙门汇报这个案子,请求他们的协助。」
陈默说道:「大人英明。不过,在下还有一个想法。」
「什麽想法?」林正源问道。
陈默说道:「这个诈骗团夥既然在江y县作案,说明他们对这里的情况很了解。在下怀疑,他们很可能有内应,或者至少有人为他们提供过信息。」
林正源听了,眉头紧皱:「你的意思是,县里有人与他们g结?」
陈默谨慎地说道:「在下只是怀疑,还没有确凿的证据。但我们确实应该调查一下,看看有没有人向他们透露过商户的信息。」
林正源沉思了片刻,说道:「这个想法很有道理。但这种调查要非常小心,不能打草惊蛇。」
陈默点头道:「是的,大人。在下会谨慎行事的。」
第二天一早,陈默开始了更加深入的调查。他首先来到县衙的档案室,查阅了近期所有与丝绸商人有关的文件,包括税收记录、商业登记、诉讼案件等等。
通过对这些文件的分析,陈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李文华来到江y县之前的一个月,县衙曾经进行过一次商业调查,详细统计了各家丝绸商户的经营情况,包括库存、资金、销售渠道等等。而这次调查的结果,与李文华选择的诈骗目标高度吻合。
陈默心中一动,这绝不是巧合。很可能是有人将这次调查的结果透露给了诈骗团夥,让他们能够jg确地选择目标。
他仔细查看了参与这次调查的人员名单,发现除了几个县衙的官员外,还有一些临时雇用的书办和胥吏。这些人中,有一个叫张三的书办引起了他的注意。
张三是个三十多岁的男子,在县衙工作了五年,平时表现一般,但最近突然变得很有钱,不仅换了新衣服,还在城中买了一套房子。更奇怪的是,在李文华离开江y县的第二天,张三也请了假,说是要回老家探亲。
陈默决定深入调查这个张三。他首先来到张三的住处,发现这是一套很不错的房子,价值至少要几百两银子。但据陈默了解,张三的月俸只有几两银子,根本不可能买得起这样的房子。
他又询问了张三的邻居,了解到张三最近确实变得很有钱,经常请客吃饭,而且还说要做大生意。但当邻居们问他钱是从哪里来的时候,他总是含糊其辞,不肯明说。
陈默又来到县衙,询问了与张三一起工作的其他书办。其中一个书办告诉他,张三最近经常与一些外地人接触,而且总是鬼鬼祟祟的,不让别人知道。
通过这些调查,陈默基本确定张三就是诈骗团夥的内应。但他还需要更确凿的证据。
当天下午,陈默来到张三经常去的一家酒楼,询问了酒楼的老板。酒楼老板告诉他,张三最近确实经常来这里,而且总是与一些外地人一起喝酒。其中有一个人特别引起老板的注意,因为他长得很瘦,左脸上有疤痕。
陈默听了,心中大喜。这个瘦子的特徵,与客栈老板描述的完全一致,说明张三确实与诈骗团夥有联系。
但陈默还需要找到更直接的证据。他决定去张三的老家看看,确认他是否真的回去探亲了。
张三的老家在距离江y县五十里外的一个小村庄。陈默化装成商人,来到这个村庄打听消息。
村里的人告诉他,张三确实是这个村的人,但他已经好几年没有回来过了。最近也没有人见过他。
这证明张三根本没有回老家探亲,而是撒谎了。很可能他已经与诈骗团夥一起逃走了。
陈默立即赶回江y县,将调查的结果向林正源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