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杨和小孙背着勘查包,戴着手套和鞋套,小心翼翼地走进警戒带。现场的恶臭比邓国军描述的更浓烈,即使两人戴着口罩,仍能清晰闻到。小杨打开强光勘查灯,光束穿透灌木丛的缝隙,落在地面的尸体上
死者被埋在约
30
厘米深的土坑里,只露出上半身的一部分,穿着深色的夹克和深色长裤,衣物已被腐坏液体浸透,紧紧贴在身上,头部被泥土覆盖,无法看清容貌,只能从体型判断是名男性,年龄大概在
30-40
岁之间,身高约
170
厘米。
“先别挖开尸体,重点查周边环境和泥土痕迹。”
小杨提醒道,勘查灯的光束移到土坑周边的地面。地面覆盖着一层薄薄的落叶,在土坑东侧约
1
米处,有几道浅浅的脚印,脚印呈
41
码左右,纹路是常见的运动鞋款式,边缘还沾着新鲜的泥土,像是有人在埋尸后留下的。
“这里有脚印!”
小孙用镊子轻轻拨开脚印旁的落叶,“脚印很清晰,没有被雨水冲刷的痕迹,应该是最近两天留下的
你看,脚印的方向是从土坑指向山下的小径,说明嫌疑人埋尸后是沿着小径离开的。”
他将脚印的尺寸和纹路快速记录在勘查本上,又用相机从不同角度拍摄,确保每一个细节都被捕捉到。
小杨则蹲在土坑旁,仔细观察新土的状态:“土坑的边缘很整齐,挖痕呈弧形,应该是用铁锹之类的工具挖的,深度大概
30
厘米,刚好能埋下一个成年人,说明嫌疑人对埋尸位置有过选择,而且有备而来
不是临时起意随便挖的坑。”
他用手指捏起一点新土,放在鼻尖下闻了闻,“泥土里除了腐臭气息,还有淡淡的汽油味,不知道是嫌疑人身上带的,还是附近有其他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