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类是神秘的‘黑色连帽衫人员’,”
小周补冲道,“理发店员工小丽证实,案发当天下午,该人员曾与赵宝天在店内角落密谈,赵宝天事后情绪低落,且该人员身高、体型与监控中出现的连帽衫人员基本一致;目前已调取理发店监控,虽未拍到该人员正脸,但从衣着和体态判断,与房东张建军、顾客李伟均有相似之处,暂无法排除任何一人嫌疑。”
汇报结束后,会议室陷入短暂的沉默,每个人都在梳理线索间的关联。李明率先开口:“现在所有线索已形成初步闭环
——
嫌疑人与赵宝天存在矛盾经济或情感,以‘谈事’为借口将其诱骗至东方大厦
B2
地下停车场,事先让赵宝天服用少量镇静药物,在消防通道内用钝性外力击打其胸部,致其受伤后拖拽至停车场拐角,用连帽衫衣袖或布条勒颈致其窒息死亡;之后驾驶遮挡号牌的黑色大众朗逸轿车撤离,故意留下‘陈峰’的虚假名片误导调查,且嫌疑人对大厦环境熟悉,知道监控盲区和停车场监控损坏情况。”
“我同意李队的判断,”
小杨接过话头,“目前的核心突破口是赵宝天的人际关系,尤其是张建军和李伟
——
两人均有作案动机、体型特征与赵宝天有冲突,且张建军的车型与轮胎痕迹吻合。建议优先围绕这两人展开调查:一是核实张建军案发当晚的行踪,调取其大众朗逸的行车记录仪和
GPS
定位,比对轮胎花纹与现场痕迹;二是核查李伟的出差证明,调取其近期通话记录和资金流水,看是否有与东方大厦相关的联系或异常支出。”
“另外,”
小杨补充道,“技术科需加快指纹库比对进度,重点比对张建军、李伟的指纹与现场提取的指纹;同时检测黑色纤维与两人衣物的成分,若能匹配,可直接关联嫌疑人身份;赵宝天的手机已送至技术科破解,待开机后调取通话记录和聊天记录,看是否有与‘连帽衫人员’的联系记录。”
小王提出补充建议:“我们可以围绕‘阿普唑仑’的来源展开调查,赵宝天妻子称‘药物是医生开具的处方’,但药店销售记录显示,赵宝天近一个月仅购买过一次;若嫌疑人曾让赵宝天服用额外药物,需排查张建军、李伟是否有购买‘阿普唑仑’的记录,或是否认识能开具该药物的医护人员
——
这能进一步夯实作案预谋。”
“从尸检与勘查结果来看,嫌疑人的作案手法有明显的‘预谋性’,”
张林补充道,“伪造身份信息、遮挡车牌、选择监控盲区抛尸,都说明嫌疑人有反侦察意识;而选择‘连帽衫’作为作案时的衣着,既便于隐藏身份,又能利用衣袖作为勒颈工具,一举两得。建议在审讯张建军、李伟时,重点突破‘案发当晚的行踪’‘与赵宝天的矛盾细节’,结合证据链的压力,迫使他们交代真实情况。”
小周则建议从
“赵宝天的最后活动轨迹”
入手:“我们已联系通讯公司,恢复赵宝天案发当晚的手机信号记录,显示‘晚上
8
点半,赵宝天从理发店出发,沿城南大道驶向东方大厦,9
点
10
分到达大厦附近,之后信号消失’——
这与黑色轿车进入停车场的时间基本吻合;建议围绕赵宝天的行驶路线,调取沿途监控,看是否有车辆尾随,或是否与张建军、李伟的车辆有交汇,寻找更多关联证据。”
李明听完众人的分析,在白板上画出三个核心侦办方向,用红笔圈出
“张建军李伟深度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