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日晚,凶手特征明确,”
李明指着报告上的关键信息,“小王,你带队围绕
8
月
12
日晚,排查周边村镇有农用三轮车、符合身高鞋码特征的男性;小杨,你负责跟进
dNA
检测结果,一有消息立即汇报;小周,继续排查失踪人口,重点匹配死者特征。”
夜色渐深,刑侦支队的灯光依旧明亮,一场围绕解剖结论展开的侦查行动,已悄然拉开序幕。而张林仍在解剖室里,对着显微镜仔细观察皮肤组织碎屑,他知道,每一个细微的发现,都可能成为揭开案件真相的关键,都可能让隐藏在暗处的凶手无所遁形。
清晨的李家庄被薄雾笼罩,泥土的清香混着玉米地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小周带着队员小陈,按照李明的部署,拿着法医推断的死者特征男性、35-45
岁、身高
175-180cm,挨家挨户走访村民,排查
8
月
12
日前后失踪的人员。此前小王排除了张老三的嫌疑,小杨和小孙的现场勘查线索仍在化验,确认死者身份成了突破案件的关键。
“张警官,您说的这特征,俺们村好像没谁最近不见啊。”
村支书李大爷陪着两人走在村道上,掰着手指细数村民,“青壮年大多出去打工了,在家的都是老人小孩,没听说谁失踪。”
小周没有放弃,她决定从村民的日常交流中寻找线索。走到村西头的小卖部时,几个大妈正围坐着聊天,看到穿警服的小周,纷纷停下话头。“大妈们,打扰一下,想跟你们打听个事,”
小周笑着递过水杯,“你们最近有没有听说,村里谁出去打工没跟家里联系,或者好几天没露面的?”
其中一位穿蓝布衫的大妈想了想:“要说没联系的,好像李宝仁算一个。他
10
天前说去邻市的工地打工,走的时候还来俺这儿买了两包烟,可他媳妇昨天还跟俺念叨,说这几天给他打电话一直打不通,微信也不回,不知道出啥事了。”
“李宝仁?他多大年纪?身高大概多少?”
小周立刻追问,手里的笔已经准备好记录。大妈回忆道:“今年
40
岁,个头挺高,得有一米七五往上,平时靠在村里干零活、偶尔出去打短工过日子,性格挺老实的,没跟谁红过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