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美食,徐渭清了清嗓子:“取上好的乳酪,加蜂蜜和糖霜,熬之滤之漉之掇之印之。
上头纹溜就像螺蛳儿一般,粉红纯白两样儿。
吃了牙老重生,抽胎换骨,眼见稀奇物,胜活十年人。
”【摘自《金瓶梅》】“此物出于西域,非人间可有,沃肺融心,实上方之佳味。
”“咕嘟”一声,朱翊钧咽了咽口水,手里的阁老饼都觉得不香了,“这是什么点心呀?”“酥油鲍螺儿。
”“啊!!!”朱翊钧讷讷的坐在那里,眼睛都直了,“听起来就好好吃,真想尝尝呀。
”徐渭笑道:“还有更好吃的。
”朱翊钧眼睛一亮:“什么什么?”“下回再告诉你。
”冯保和陈炬对望一眼,这位东南作得再好,也会名落孙山。
渐渐地,大家的字都写得横平竖直,大小一致,方正光洁,连字与字之间的间距也都严格控制,就跟印刷出来的一样。
朱翊钧常伴嘉靖左右,识字之后,把他皇爷爷的奏章当课外书读,见得最多的就是这种台阁体,他身边的人也用这样的标准指点和要求他。
徐渭则是另一个极端,他擅长行草,字就跟他的人一样,气势磅礴,狂放不羁,用笔狼藉,自有一番独特的生命力。
朱翊钧看不懂,也正常,看得懂才奇怪。
徐渭又提笔写下几个他能看懂的字,朱翊钧凑近了一瞧,乐了:“你写楷书也与别人不同。
”徐渭握着他的手:“无论写字作画,都要遵从自己的本心,别让旁人的规矩束缚你。
”在朱翊钧看来,徐渭就是个奇怪的老头。
说话做事都与别人不同。
但是和他一起写字却一点也不枯燥,反而能真正体会到书法的乐趣。
这一日天气不错,艳阳高照,气温也回升不少,阳光洒在身上,暖融融的。
徐渭写不出青词,李春芳便不许他外出,整日把他关在小院中。
他闲来无事,坐在院子里一块石头上晒太阳,视线却时不时看向院门口。
朱翊钧平日都是早上来,今日过了午后还没过来。
这小皇孙不仅长得漂亮,头脑聪明,说话还十分有趣。
徐渭教他书法,无论讲了什么,他一听就会,写出来的往往超出徐渭的预期。
今日却不知怎么了,这都到了午后,却迟迟不见朱翊钧的身影。
徐渭有些失落,闭上眼昏昏欲睡。
正在此时,他听见院外传来脚步声,轻快而急切。
徐渭心里开始期待,不由自主坐直了身体。
下一刻,那一抹快乐的身影跑进院子,小院中平平无奇的景物,忽然就亮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