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钧又问:“为什么?”“因为……因为……”把汉今天高兴,喝了个痛快,纵然酒量不错,也有些口齿不清。
“因为那几年,草原的气候一年比一年恶劣。
大汗南犯大明,为了报复,大明每年都会到草原烧荒,牧民的日子越来越难熬。
”说话的是三娘子:“大汗年事已高,对于部落的掌控一日不如一日。
”“不仅大明需要和平,草原上的牧民也需要和平。
”在朱翊钧的影像中,蒙古人不是在内斗就是在犯边,妥妥的战争分子,何来和平一说。
这还是他如果朱翊钧没记错……如果朱翊钧没记错的话,今日之前,他们素未谋面,三娘子为何会向他打听什么人?“什么人,你说来听听。
”提起此人,原本豪放的女子忽的显现出一丝迟疑:“蓟镇那边,可否有一位蔡大人。
”“蔡大人?”朱翊钧回忆了一下,戚继光的副将中没有人姓蔡,“哪个蔡大人?”三娘子叹一口气:“是蔡可贤蔡大人,隆庆五年,他任山西按察司副使,巡察岢岚兵备道,现在却不知去了何处做官。
”“蔡可贤?”这个名字,朱翊钧隐约有些印象,但没有见过。
隆庆五年,他还是皇太子,此人应是常年在地方为官,所以她未曾见过。
朱翊钧不动声色的笑道:“看来,夫人与这位蔡大人交情匪浅,几年过去了,竟还如此惦念他。
”三娘子面上露出几分女儿家的娇羞神态,说出来的话却惊世骇俗:“那年,有幸得兵道蔡太师至我营中,一申盟誓,以结永好。
”“我倾心于他,但自那以后,却再未得见。
”“咳~咳咳~~”朱翊钧方才烈酒入喉,有点难受,冯保给他倒了杯清水,他刚喝了一口,听见这番话,惊得呛咳不止。
冯保也吓坏了,在一旁给他拍背。
朱翊钧抬起头,看了一眼,另一侧的把汉,心道:“姐姐,你那‘孙子’在对面坐着呢,说话悠着点。
”三娘子也饶有兴味的看着他,大明的皇亲国戚就是娇贵,出门从军,还带着仆从。
“给俺答戴绿帽”这个话题,朱翊钧不想往下聊了,于是说道:“这位蔡大人不在蓟镇。
”三娘子却仍是不肯放弃,问道:“若李将军回京,可否帮忙打听一二。
”除了宣府、大同,蒙古人也到不了中原其他地方,朱翊钧实在不明白,她就算打听到了蔡可贤的下落,又能如何。
三娘子仿佛看穿了他的疑问,笑道:“我只是担心他因我而遭受不公,若得知他一切安好,我也就放心了。
”朱翊钧爽快的应下来:“行,回京之后,我一定帮夫人打听蔡大人的下落。
”其实朱翊钧已经猜到了,为什么有方逢时、吴兑这样的朝廷重臣在场,三娘子却要来向他打听蔡可贤的下落。
不是他们不知道,是不愿意告诉她罢了。
翌日上午,陆绎送来一封京师的奏章,在抚顺马市诱杀朝廷命官,被李成梁征讨,后又败逃的王杲,在投奔察哈尔部的路上,被李成梁的副将活捉,张居正问他的处理意见。
朱翊钧提笔,在奏章上御批了两个字:“处死。
”王杲和董狐狸等人不一样,他的部落规模很小,兵败之后,部下被李成梁尽数斩首,族人也被俘虏。
孤家寡人一个,杀了他并不会有什么后患。
董狐狸几人,背后还有部落和族人,杀了他们,兄弟子侄为了报仇,必然会带领整个朵颜卫的残部和牧民投奔其他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