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腾小说

迈腾小说>皇长孙的团宠日常免费阅读 > 第198节(第1页)

第198节(第1页)

在潘季驯回来之前,朝廷对于治理黄河的主流意见是“留决口使两河并行”。

朱翊钧只见过流经紫禁城内外的筒子河,没见过黄河是什么样子,更没见过你黄河决堤,自然也不理解留决口使两河并行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还得由张居正来向他解释。

要弄清楚治河之道,首先就要明白,黄河为什么成为几千年来,华夏民族最大的忧患。

黄河之水天上来,自西向东奔流不息,从黄土高原奔腾而下,卷走大量泥沙,流经中下游地区,河道开阔,地势平缓,泥沙大量淤积,水位不断升高,河床高出两岸地面。

为了防止水害,人们在两岸筑起河堤,经年累月,不断增高,这条浑浊的大河就变成了一条悬河。

中下游地区正是中原腹地,有着大量农田、城镇和村庄,人口密集。

一旦发生水患,冲破河堤,涌入村庄,淹没田地,摧毁城镇,百姓死伤无数。

而紧随洪灾而来的,还有疫病和饥荒。

治理黄河就成为了历朝历代,诸位君主的必修课。

而明朝以来,黄河再次发生重要改道,夺淮入海,下游更是洪灾不断。

为了不影响漕运,朝廷治理水患都以疏浚运河为主,治标不治本,导致黄淮和淮海流域更是水患频发。

而朱衡和朝中有过治水经验的大臣主张的办法是“留决口使两河并行”,简而言之,就是分流,开凿减河,分泄黄河水量,以减轻负担,保护沿途以下不再决堤。

从明治朝至今,都是治理黄河水患的主要方法。

这次不用张居正深入解释,朱翊钧也明白了,为什么这个方法治标不治本。

黄河总是在中下游形成水患的根本原因是泥沙淤积,水位不断升高。

通过减河分流,只分走了水量,而没有分走泥沙,来年到了汛期,一场暴雨下来,该涨的水一样要涨,该决的堤也一样要决。

在潘季驯上的看完了潘季驯的奏……看完了潘季驯的奏疏,了解了他的治水方略,朱翊钧立刻就被他说服了,认为比起“留决口使两河并行”,他提出的“束水攻沙”法,更符合黄河中下游的特征。

关键人家也不是纯靠想象,还有大量的数据分析作为理论依据。

“父皇!”朱翊钧去拽隆庆衣袖,“选他,选他,就选他!”隆庆夜生活丰富,昨晚又是一夜狂欢,睡眠不足,精神也不好:“选谁?”说到“选”,他满脑子都是今晚选后宫哪个美人共度良宵……一个怎么够,再选一个!朱翊钧说:“选这个潘季驯,让他去治理黄河。

”隆庆漫不经心看了一眼:“高阁老和张阁老也推荐此人。

”他对潘季驯的治水方略并不感兴趣,两封奏疏也没有耐性看完,只看了个大概,但他充分信任高拱和张居正选人的眼光,再加上他儿子也说好,那就让这个潘季驯早些上任。

潘季驯行李都准备好了,就等着圣旨和吏部的任命下来,即刻启程。

秋天到了,九月九日重阳节这日,宫中向来有登高的习俗,但隆庆晚上不睡,白天不醒,懒得动弹,登高的习俗在他这里形同虚设。

他不去,朱翊钧自己带着弟弟妹妹去,到果林摘秋白梨,轻功一跃就上了树,哄得弟弟妹妹哇哇大叫:“哥哥好厉害呀!”“哥哥飞起来啦!”“哥哥我想要最大那个。

”弟弟妹妹越是吹捧,朱翊钧越是显摆,稀里哗啦摘了一大堆秋白梨,又换了棵树,摘了好些柿子。

一手一个,拿了最大的两个,从树上飞身下来,递给两个小家伙:“拿着,这叫柿柿如意。

”“哇哦!”朱翊镠和朱尧媛一人碰一个,一路都在念叨,“柿柿如意!柿柿如意!”朱翊钧又带着他俩去看麋鹿,大白和小白一听到朱翊钧的召唤,就会跑出来。

这两年,他俩还孕育过几只幼崽,最小的一只才几个月。

幼崽都是白色的,朱翊钧长大了,饱读诗书,比起它们的父母,幼崽的名字讲究多了,什么梨蕊、琼玉、凝月,个个都有出处。

太监把他摘的白梨、柿子拾起来装了几大框,朱翊钧肯定吃不完,只能送。

乾清宫送一篮,坤宁宫送一篮,沈太妃那边也送一篮,文渊阁送两篮,一篮分给大臣们吃个新鲜,一篮让张居正拎回家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