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叔点了支烟,抽完一根烟的功夫才决定下来,先假装外行棒槌,看看他们手里都有什么活儿,蹚蹚这里面的水到底有多深。
说不定装傻充愣,到时候还能跟他们来个扮猪吃老虎呢。
假装外行,那回礼肯定就不能回熟坑玉了。
二叔让孙反帝和杨老大留在店里帮忙看店,特意把我带上,先去市场上挑个回礼。
之所以特意把我给带上,主要也是想让我多见见世面,多了解一下江湖。
我跟着二叔在市场里逛了一圈儿,在地摊上挑了件康熙斗彩岁寒三友梅瓶,瓶子不大,只有二十多公分高,还是个揭底的高仿,花了一百二十块钱,要是真品少数也值一万多。
我们都假装外行棒槌了,无论回的礼是真是假,也都算不上冒犯,正所谓不知者无罪嘛。
买下这个梅瓶,又让老板帮我们找个稍微精致点的锦盒装上。
带着这份精心挑选的回礼,我们就去了武堂斋。
这个武堂斋在西大街的岔路口,属于整条街最好的地段,四间门面特别气派,朱漆大门上挂着黑底金字的‘武堂斋’牌匾,两侧还挂着一副楠木框的对联,上联写着“武德承天,鉴古通今藏日月”,下联写着“堂风接地,淘沙砾金辨春秋”,上下联的首字刚好是“武堂”。
此时虽然已经是晌午头,店里依旧非常热闹,进出着形形色色的客人,偶尔还能见到几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
我怀里抱着锦盒,像是个小跟班,跟在二叔身后,刚踏过门槛,就看到小二爷和一个胖乎乎的掌柜在柜台前喝茶闲谈。
那个胖乎乎的掌柜估摸着五十多岁,手里盘着两个包浆的文玩核桃,听刚才的闲谈,他姓张,应该不是武堂斋的老板。
一般这种大的古玩店,都是招个掌柜的坐堂,没什么大事儿,老板一般也不会轻易出面。
小二爷看来的是我们,脸上立马露出一丝玩味的笑,冲我们抬了抬下巴:“呦,这不是那个改邪归正的姜老板嘛……”
这藏针带刺,又极具挑衅和轻蔑的语气,真是听得我直有种要干他的冲动。
二叔颇有城府,自然不会因为这句话而动怒,脸上故作憨厚,带着解释回应道:“是归正斋,归的是江湖路,正的生意经!”
解释完这个,二叔又回头冲我使了个眼色,再看着小二爷客气的笑道:“感谢贵店送来的开业贺礼,承蒙关照,小店也备了薄礼,以表回敬……”
我配合着二叔的话,轻轻的把装着梅瓶的锦盒放在了旁边的柜台上。
小二爷只是瞄了一眼锦盒,看锦盒的大小,不像是装玉的,又给旁边的张掌柜使了个眼色。
一旁的张掌柜会意,伸手打开了锦盒。
他们俩人四只眼睛盯着锦盒里的梅瓶一看,都不用去上手,瞬间就纷纷皱起了眉,脸上并没有怒色,反而抿着嘴像是在憋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