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大茂善财小童子的称号,在马兰基地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张敏这些天也跟着倍感充实。
在马兰基地的这些天,许大茂拟定的装备、物资调拨计划,经过张敏的手,像一只只信鸽,从马兰飞出,飞向京城总部、飞向物资供应的各个单位。
许大茂则是跟统子协调,给马兰基地调拨了足够用到明年铁路通车时候的生活物资。
又找陈政委,从兰州军区协调到了足够的运输车辆,等这些物资一到兰州,就尽快送到马兰来。
在这期间,林军德要的那些零部件。许大茂也让统子给安排进优先通过空运的装备物资里,一起给送到了马兰。
林军德他们一拿到零件,立马就开始了紧张得组装、试制工作。赶在许大茂他们离开之前,完成了第一组样机。
林军德高兴的来找许大茂,邀请他参观他们样机的第一次实爆测量试验,许大茂欣然答应。
林军德他们用许大茂给弄来的零件,赶工制作了两套仪器,今天全都拿到了试验场进行测试。
随着远远的戈壁滩里的巨大铁架上,突然爆出了一个巨大个火球。以火球为中心,同时腾起了一个大大的蘑菇云。爆炸冲击波和裹挟的沙石、炸碎的模拟目标残骸,向着四周像流星一样激射。然后,才是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如同惊雷滚滚而来。
爆炸冲击波刚过去,林军德他们小组的人,就立马冲出了掩体,向着一个个安放检测样机的位置飞奔而去。
望着他们义无反顾冲出掩体的背影,许大茂心中泛起浓浓的敬仰和深深的惋惜。
在后世关于大蘑菇实验的纪录片中,许大茂曾多次看到身着简陋防辐射、防化装备的各类实验部队指战员。在爆炸冲击波刚刚平息的时候,未等爆炸尘埃落地,就英勇无畏的一头扎进了充满高强度辐射的试验场,收取第一手实验数据、资料。
固然,在爆炸刚一结束,即刻收取的实验数据最为精确。但是,对于在高强度辐射环境下作业,如何避免作业人员受到辐射伤害却是个很严重的问题。
在后世,对于人员安全这个问题,是绝对排在第一位的,收取数据可以依赖各种仪器,设备。
就算不够准确,也有精确的算法和数据化计算模型。再不济,多爆几次。
大毛和鹰酱就是这么干的。他们俩在蓝星的大气层、地下、水下,几十年间整了上万次不同当量、不同爆炸方式的实验,获取了巨量详尽的数据。
期间,他们对于国际社会,多次提议的禁止爆炸实验的要求置若罔闻。
直到等他俩整够了,才在96年签署了全面禁止和平爆炸实验的国际条约。
尤其是鹰酱,还是无耻的签署但不批准实施,了。就这,还口口声声的,要求咱们必须批准实施。
咱们不惯着他,也给他来了个签署但不批准。
此时,虽然咱们也才仅仅实施了几十次爆炸实验。但是咱种花家,在林军德他们这些不怕牺牲,奋勇争先的科技工作者,无私无畏的艰苦奋斗下。自主研发、自力更生。就是靠着这仅仅几十次的实验,建立起了咱们完整的和平实验数据库,为咱们种花家的和平武器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虽然成就是巨大的,但是林军德他们付出的代价和牺牲也是惨痛的。
由于对爆炸危害、防护知识的了解程度,和当时简陋的防护装备水平所限。他们这些人,很多都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导致多人英年早逝,为祖国的和平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