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现有的技术可以做到这一点。这毫无疑问。
因为小行星撞击而释放到太空之中的烟尘和尘埃,会伴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消散。大气元素结构也会伴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优化。阳光终究会重新撒到这一片大地之上,温度会缓慢提升,寒冰会渐渐融化。
这一切,可能仅仅只需要数年时间而已。
只要在这地下基地之中撑过这几年时间,外部环境便足以支撑人类无防护生存。某些条件较好的地方,甚至可以进行种植。
这样一来,人类文明将缓缓复苏。只要有科学的规划,重新繁衍足够的人口,重新占据这颗地球,恢复全盛时期的状态,并不是不可能。
但,如何扛过这一段环境恶劣期是最大的难题。
而,解决这个难题的关键,在于确定当撞击真的到来时,究竟地球上的哪一块区域,才是受到波及最小的地方,才具备让这个地下基地保存下来的最大概率。
节后面还有哦,请,后面更精彩!
在两千多万次模拟之中,平均得分高于60的地方,很显然意味着该区域存在一些诸如地质不稳定、气候不稳定、易受周边区域影响、容易被洪水淹没之类的硬伤隐患。这类地方,不管那颗小行星撞击在哪里,都不适合作为地下基地的建造场所。
高达51亿个区块,在完成这一次排除之后,数量爆降,仅仅只剩下了不足2000万个,相对应的,便是大约20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
虽然这个模拟较为粗糙,统计方法和筛选条件也较为粗糙,并未排除众多概率较低的可能性,但此刻仍旧可以认为,末日组织的老巢,被他们自称为方舟的那个地下基地,较大概率便在这2000万平方公里范围之内。
但这面积仍旧太大了。它们零零散散的分散在整颗地球上,想要对这些地方展开完全搜索,不具备可行性。
陆铭沉吟片刻,说道:“我认为,可以将海洋、湖泊、河道等地方排除。”
做出这个排除的依据,仍旧是“末日组织既然需要人类的高级知识分子,那么他们自身的科技实力就算比人类强,也强的有限”。
既然强出有限,那么,将基地造在海底、湖底之类的地方的可能性,就可以排除掉。
张定山说道:“我同意。”
何薇与吕卿良两人也各自表态同意。
于是,又有高达七成的区块被排除。
此刻还有600万个区块剩下,对应60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
陆铭操作了一下,将这600万个区块在地球图像上标注了出来。于是,几人便看到,这600万个区块就像是沙子一样,零零碎碎的散落在地球之上。
小的,仅有几个几十个区块连在一起。大的,最多也就三千来个区块连在一起。如此零零碎碎,总计分成了七万多处,遍布七大洲。
从51亿平方公里的地球总面积,缩小到此刻的600万平方公里,目标总计缩小了85倍。
可是……
还是太大了,不具备完全搜索的可行性。
??求票票求订阅~~~~~
?(本章完)
喜欢超自然事件调查笔记请大家收藏:()超自然事件调查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