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理文件的校长,就是半机器人。
二:坐在沙发上的校长,就是半机器人。
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看书的校长,绝对不是半机器人。
于是。
陈然看向看书的校长,在心里整理了下措辞。
提出第二个问题:“如果我问你,你是不是机器人,你会回答1吗?”
这个问题的推理,与之前的一模一样,也就是:当他是机器人时,他会回答1;当他不是机器人时,他会回答2。
由于,第一个问题,已经排除他不是半机器人,那么他的答案即最终答案。
看书的校长,头也不抬。
“2。”
[他不是机器人!是人!]
接下来就简单了。
他是人。
人只能说真话,于是陈然指着整理文件的校长,对看书的校长问道:“如果我问你,他是不是半机器人,你会回答1吗?”
“1。”
根据之前的推理,他是半机器人时,会回答1;他不是半机器人时,会回答2。
那么答案就出来了。
半机器人:看文件的校长。
人:看书的校长。
机器人:喝茶的校长。
推理出三位的身份,对于陈然来说很轻松,感觉是……
规则二和三他有些拿不准。
什么叫,选择不同,会导致不同的后续剧情?
为什么,又会出现,无论选什么,都没有必死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