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齐王党的魁首,所以在这些方面他可以说是责无旁贷的。
但是仅仅如此肯定是不够的。
他必须要狠狠的抓住对手的缺点一通爆锤。
只要能够将对方的得力干将在京察之中重创,那么对于太子党的打击将会十分的明显。
越是这样的时刻越是不能够有丝毫的慌张。
越是这样的环节越得要尽可能的控制好情绪。
不然的话,发生的事情就会导致一系列的变故。
对于岑文道而言,肯定是希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
在他看来,如果可以将危机尽可能的澹化掉的话,那么齐王党的前途将会变得十分的顺畅。
这是没有任何的好聊的。
岑文道知道太子党的核心是吏部左侍郎姜良。
此人乃是太子党的中流砥柱。
如果可以将姜良搬倒的话,那么太子党将会元气大伤。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要怎样才能够将姜良搬倒呢?
其实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因为姜良的个人作风还是很正的。
一般而言,在京察之中要想搬倒一个人,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其一就是个人作风问题。其二就是政绩问题。
相较于后者,其实前者更加容易实现。
仔细想想也能够明白,这是一个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时刻。
所以读书人的地位很高。
而读书人都是爱惜羽毛的。
如果名声受损,那么对于读书人的打击是相当巨大的。
尤其是已经入仕的读书人。
那就更加不同了。
对于这些读书人而言,如果名声受损,可不仅仅是被人在背后戳着嵴梁骨痛斥一番那么简单了,很可能他的整个官宦生涯就此终结。
就是这么的可怕,就是如此的严重。
每当这个时候,其实大周官员们被揪住小辫子的情况就会非常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