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哪怕是在秋收刚开始的时候,也能轻易的找到干活的人。
杜若一共请了三十个人,割麦秆十五个人,打麦粒十五个人。
打麦子的场所,就在新房的院子里,那些打麦粒的人,需要从田里用板车把麦秆运过来,统一脱粒。
这些脱粒后的麦子,需要过一遍竹筛,然后扬在谷笪,也就是竹席上进行晾晒。
这些麦子要晾晒至八成干,才好保存。
若是现在就装进麻袋、或者谷桶里,很容易就发霉了。
杜若让蔡婶子陪着明珠在院子里监工,看着这些人干活,防止偷懒和偷粮食。
她自己则是在田埂上监督大伙采收。
好在这里地势平坦,这些人的动态她都能看在眼里。
三十亩地,她一半都用来种小麦了。
这时候的粮食产量低,一亩地的小麦产量大概在120斤左右。
15亩地,也就能收2000斤左右,实在不多。
一个成年人,用钐刀的话,一天大概能采收2亩地。
她请了15个人割麦秆,半天就把小麦割完了,只是还没完全脱粒。
让明珠和蔡婶子继续监督那些人脱粒,杜若则带着割麦秆的15个人继续收旁边的杂粮和蔬菜。
忙活了三天,才算把地里的东西都收完了。
看着院子里堆积成山的粮食和蔬菜,杜若既高兴,又烦恼。
高兴的是收获了这么多粮食,够娘俩吃好些年了,烦恼的是空间里装不了太多东西了。
虽说能够放在二楼的储物房里,但是到底没有空间来得安全可靠。
而且放在外面,还有储存的问题,很是麻烦。
由于土地刚开荒,肥力不够,更没有化肥的加持,且这时候的种良比较差,产量比现代低许多。
30亩地,种了15亩的小麦,收获大约2000斤带皮的麦子。
如今麦子都在后院晾晒着,准备等晒干后装进麻袋里,放到二楼的储物房里去。
未脱壳的麦子,可比面粉好保存多了。
不过她得再去找一副石碾回来,后面需要吃的时候,再把麦子打成面粉。
如今粮食多,等把空间全部装满后,她就不准备动空间里的存粮了。
只把一些平日里吃的熟食放进去,当冰柜使用。
毕竟空间的时间是静止的,放多久都成,而外面的食物是需要尽快吃掉的。
麦子还好些,晾干后还能放个几年,但是蔬菜瓜果就得想法子保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