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esp;&esp;苏雪林看到周赫煊在恍惚发呆,思绪不知飘到了什么地方,她好奇地问:“周先生,你是在构思作品吗?”
&esp;&esp;“嗯?”周赫煊被打断了联想,回过神来顺口说道,“是啊。”
&esp;&esp;虽然刚刚被周赫煊敷衍,但苏雪林毕竟还是个迷妹,顿时欣喜道:“周先生准备写什么?诗歌、随笔、小说,还是散文?”
&esp;&esp;周赫煊说:“刚才看到农民种地,有些感触而已。”
&esp;&esp;“是写农民的吗?”苏雪林追问道。
&esp;&esp;“嗯。”周赫煊应了一声,依旧在敷衍。
&esp;&esp;“我去给你拿纸笔来!”苏雪林说完立马往里跑。
&esp;&esp;周赫煊瞬间无语,感觉这女人脑子有病。
&esp;&esp;只用了两分钟时间,苏雪林就拿来格子本和钢笔,递给周赫煊说:“周先生,快写吧,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拜读大作了!”
&esp;&esp;要抄那首诗吗?
&esp;&esp;已经抄过好几首诗作的周赫煊,这回居然扭捏起来,因为穆旦是他最喜欢的民国诗人。
&esp;&esp;仔细想想,抄了也无所谓,因为穆旦的优秀作品太多了,并不差这一两首。不但如此,穆旦还会整本整本的翻译外国诗集,他翻译的《瑭璜》一向被认为不逊于拜伦原作。
&esp;&esp;整个20世纪的一百年里,如果要给中国诗人排一个名次,周赫煊绝对会毫不犹豫的将穆旦排在榜首。
&esp;&esp;事实也是如此,在90年代末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大师文库·诗歌篇》当中,穆旦就是被排在首位的,力压郭沫若、徐志摩、闻一多、艾青等众多诗人。当时有很多人对此排名提出质疑,但却有更多人表示赞成,因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esp;&esp;如果有机会的话,周赫煊希望能和穆旦做朋友,劝阻他在50年代返回大陆。不过估计穆旦本人不会愿意,很有可能,他依旧选择回国,在屈辱当中默默坚守。
&esp;&esp;对穆旦而言,这是一种苦难。
&esp;&esp;但对诗歌爱或者而言,这却是一笔财富。
&esp;&esp;如果穆旦留在美国,那他翻译的十多本诗集基本不会出现,特别是普希金的诗,穆旦在回国前根本就不懂俄语。
&esp;&esp;周赫煊摊开格子本,开始默写那首《赞美》。
&esp;&esp;苏雪林凑到跟前,只见一行行诗句从笔尖流淌出来——
&esp;&esp;“走不进的山峦的起伏,河流和草原,
&esp;&esp;数不尽的密密的村庄,鸡鸣和狗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