吱呀一声,落满灰尘的库房大门被推开,光线照进昏暗的室内,扬起一片尘埃。
一股陈旧铁锈味扑鼻而来。
他费劲从一堆厚厚灰尘的木箱子里,翻找出了一具锈迹斑斑的筒状物。
70式62毫米单兵火箭筒。
扛在肩上颠了颠,入手感觉倒还趁手。
余宏眯起眼睛,仔细打量这件遍布铁锈的老家伙。
难怪赵厂长想把它当废铁处理掉。
首先,这瞄具简直原始。
上方只有几道刻线作为概略瞄准,连个最简单的光学瞄准镜都没有,更别提后世标配的测距装置了。
这意味着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士兵想要靠这种瞄具,打中数百米外,尤其是移动中的坦克,或者低空飞行的直升机,其难度不亚于蒙着眼睛绣花。
而且,士兵在肩扛发射前需要长时间暴露自己,进行瞄准和测距的估算,这简直就是在给敌人当活靶子。
其二,有效打击距离实在是太近了!
标称数据是一千米,但那是针对固定靶。
打移动靶能有三四百米的准头就算祖坟冒青烟了。
可是在这个距离上,坦克的同轴机枪、直升机的航炮和火箭巢,哪个不能把步兵阵地掀个底朝天?
士兵根本就没有安全的输出环境。
其三,也是最致命的,破甲威力严重不足。
垂直破甲厚度是可怜的280毫米均质钢甲。
这是什么概念?
这意味着,就算你狗屎运打中了猴子手里的t-64,甚至是更老旧的t-5455坦克正面,都可能出现无法一击毙命,甚至连首层装甲都啃不动的尴尬情况。
打出去的不是炮弹,而是给敌人挠痒痒的铁疙瘩。
然而,余宏深知,这不代表单兵火箭筒这种武器没有前途。
正相反!
在这个时代,研发一辆主战坦克,造一架武装直升机,需要投入的资金、技术和工业基础是天文数字,远超单兵导弹火箭筒。
余宏别说没有足够的贡献点去点亮这些大家伙的科技树了。
就算是国家倾尽全力,砸锅卖铁,短期内也不可能追上鹰酱和毛熊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