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谨言先生的名字,早已随着他的作品飞入全球千家万户。
他的作品销量以千万册计,改编的电影屡破票房纪录,其影响力早已超越文学本身,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此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可谓实至名归,是世界文坛对其卓越文学贡献的高度认可。
然而,更令人动容的是,在取得如此巨大国际声誉的同时,徐谨言先生并未忘记自己的根。
一亿美刀,在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是一个难以想象的天文数字。
他毅然将其捐赠出来,并非为了名利,而是源于一份最为质朴的赤子之心。
据知情人士透露,徐谨言先生对基金会的资金用途有着清晰而务实的规划,聚焦于祖国最需要的基础领域。
让孩子免于疾病,让贫困学子有书可读,让科研教学有更好的环境,让基层医疗得到改善。
这份深思熟虑,体现的不仅是大爱,更是他对国家发展需求的深刻洞察和高度责任感。
从用文字感动世界,到用行动建设祖国,徐谨言先生完成了从优秀文学家到具有深远影响力的慈善家的升华。
他的经历证明,真正的才华和成功,最终都将与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紧密相连。
他的义举,为所有文化工作者树立了新的标杆。
艺术的价值不仅在于精神的启迪,也在于它能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实实在在的力量。
我们祝贺徐谨言先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这是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
我们更敬佩他千金散尽、回报祖国的壮举,这是新时代海外学人的爱国典范。
期待他的文学之路再攀高峰,更期待他的爱国之心能感染更多人,共同汇聚起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来自光明日报社。
。。。。。。
一周后,赵秘书突然打来了电话,说让徐谨言兑现之前说要请客吃饭的诺言。
徐谨言自然不会拒绝。
可谁料到,刚一见面,赵秘书就把从国内带来的两份报纸,甩在了他的面前。
“徐科长,可以啊!
不声不响的,突然搞出这么大个阵仗!”
pS:很多书友关心烂尾的问题,这个可以放心,可能还有20万字,也可能30万字。肯定是一个完整的故事。
毕竟是我第一本超过200万字的书,虽然成绩不好,作者内心也是有些不舍,但能写的只剩下计划里最后3个情节,估计有的书友已经猜到了,放心食用。